“对啊,老哥哥,万字之典,就要人手一本。人手一本,那你说作者会赚多少钱?”
黄先生不是很肯定,估摸了个数,道:“五十个灵币,有名一点的作者可能有八十到九十灵币,不会过百的。”
“什么?”费明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虽然对这个世界的货币还没概念,但是五十这个数有些不合理。如果说五十枚灵币是很高价值的话,那么每枚灵币价值也不低,但是单位货币的价值过高的话,买卖低价值的商品找零就是问题;如果说五十枚灵币并不是很高的价值,日常买卖的商品好定价找零了,但是作为书籍的作者,是不是收入也太可怜了一点。
“差不多了。作者拿五十灵币,书局还要排版,印刷,运输,展示,售卖等等一系列工作。我上次印的一百本,足足给了书局二百五十灵币。”
费明有些心疼这个“二百五”,心中盘算一番,问道:“那如果作者销量好,也只能卖八九十灵币,不能再加了?”
“是的,不能了。”他们有行规。
“是啊,这八九十算下来也只老哥哥大半年的束修,老哥哥起初不认为出书能获利,原因便是在此了。”费明想明白了一切,继续道:“老哥哥明天和张大伯去书局的时候,莫要和他们谈一口价。我们和他们谈分成销售模式。”
见黄宗衍不明就里,费明就详细给他解释了一番。
第二天,黄宗衍还是觉得不稳妥,请来了张伯元,一同又听费明讲解了“销售分成”的谈判思路。张伯元毕竟主持着张家一族多年,虽然名义上族长是他的父亲,但他早已参与实际事务的处理。因此,张伯元对费明给出的谈判思路,要比黄先生理解得深刻。
“黄先生当年出版刊物的时候,书局要了他二百五十灵币,其实主要花在在工人的排版和校验上,大概就是两百灵币左右。其实版型确定之后,油墨和纸张都不会再增加排版和校验的人工,属于用多少花多少的情况,总共五十灵币左右,也就是两本一个灵币左右。这还是考虑书局要挣钱,富余着估算的结果,直接算印刷厂成本,还要便宜出一半。”
“才这般便宜!却收我二百五十灵币,黑心书商,真是可恶至极!”黄先生狠狠道。
书商其实也不喜欢这些沽名钓誉的读书人,除非他喜欢自己掏钱出书。既然有人求名声,那书商就求利,自然会开价很高。
张伯元听后,其实也大致明白了这些读书人和书商之间矛盾的关系,但并没接话,继续说道:“如此这般算来,只要书卖的够多,那每本书平摊下来的排版和校验的人工就会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