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权力斗争的再起

凤栖长安 杜发明 2661 字 2天前

晨曦微露,帝都沉浸在朦胧的雾气之中。太极殿前,金顶玉阶沾染着露珠,泛着冷冷的光泽。此时的朝堂内,却早已风起云涌。皇帝龙体欠安,连续数日未曾上朝,而这座帝国的权力中枢已显现出混乱的迹象。

当朝三大重臣——礼部尚书陈彦安、兵部尚书杜成瑜,以及吏部尚书齐耀亭,暗中结成了松散联盟,试图借此乱局扩大自己的话语权。这些年来,皇权的逐渐松动为朝臣提供了可趁之机。三人各有所图,却又暂时利益一致。

晚晴作为皇后,敏锐地察觉到权力斗争的加剧。自从登上后位以来,她深知自己的每一步都关系着皇子的未来与朝局的稳定。面对愈演愈烈的权力争夺,她决定亲自介入,以皇后的身份施加影响,寻找突破口,稳住政局。

陈彦安以礼部尚书的身份,表面上主张礼制治国,实则通过对宗室权力的重新分配,逐步蚕食皇权。他提出的一项新政提案——“诸王分封”,意在恢复宗室在地方的管理权,表面上是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实则削弱皇帝的直接掌控。

晚晴在皇帝批阅奏章时注意到这份提案,迅速意识到此举一旦通过,将为陈彦安及其盟友打开局面。她立刻召见内阁中的中立派重臣,试图以此提案的弊端为切入点,引发更大范围的讨论,拖延提案通过。

在一场朝堂辩论中,晚晴以皇后的身份亲自列席。她冷静地指出,分封制的回归可能导致地方势力坐大,而“诸王分封”实际上是将皇权分解给宗室,这是削弱皇权的开端。她的话虽然未指名道姓,却让陈彦安的计划初步受挫,也让中立派官员开始对他的真正意图产生疑虑。

与此同时,兵部尚书杜成瑜借边境骚乱为由,试图从中获取更多兵权。他秘密联系了驻守北疆的几位将领,暗示只要能控制更多边防军,他将在下一任兵部调任中为他们谋取好处。这一动作使朝中不少官员产生不安,但没有确凿证据能将他定罪。

晚晴派出的暗探在北疆军中截获了一些往来信件,尽管信件未明说内容,但字里行间已透露出杜成瑜扩权的企图。晚晴迅速与太子府的幕僚共同商议,决定借北疆问题打开缺口。

她建议由皇帝下旨,派出钦差巡视北疆,以“稳定边境形势”为由,实则对杜成瑜的行动进行调查。钦差大臣的人选极为关键,晚晴力荐一位与杜成瑜素无交情的中立派官员,借此削弱杜成瑜在边疆的影响力。杜成瑜闻讯后虽大为震怒,却因钦差之令来自皇帝,不得不暂时隐忍。

与前两人相比,吏部尚书齐耀亭更为狡猾。他一方面表面支持陈彦安的“诸王分封”提案,另一方面却暗中私下接触皇后派系的一些官员,试图通过两面下注的方式稳固自己的地位。他的目标并非立即得利,而是等待局势变化后再选择站队。

晚晴很快洞悉了他的伎俩,但齐耀亭的老谋深算让她一时难以找到他的把柄。她决定从他的下属入手。经过几番调查,晚晴得知齐耀亭的亲信中有一位官员因涉及贪腐案被地方举报,案件原本被齐耀亭压下。

晚晴秘密派人搜集相关证据,并在一场朝会中向皇帝递交了关于此案的奏章。证据确凿,齐耀亭不得不切割自己的亲信,来保全自身。这一招不仅削弱了齐耀亭的力量,也让他在皇帝和其他官员面前失了颜面。

在应对三大重臣的过程中,晚晴意识到,仅凭自身的力量难以应对朝堂的复杂局面,她需要更多的盟友。晚晴开始积极拉拢那些尚未明确表态的中立派官员,尤其是那些对新法感兴趣的年轻官员。她组织了几场以改革为主题的宫宴,借机与这些官员交流思想,鼓励他们以国家长远利益为重,加入皇后派系。

这些官员多半出身寒门,深受新法的影响,他们对晚晴的谋略与远见表现出极大的认可。一时间,朝中不少中立派官员开始倾向于支持晚晴,令她在权力斗争中逐渐占据上风。

权力争斗的风波最终引起了皇帝的注意。尽管身体不适,他依然密切关注朝堂局势。皇帝对晚晴的几次布局深感欣慰,尤其是她在遏制“诸王分封”提案中的表现,更让他看到了这位皇后的谋略与智慧。

“后宫之主能为朝堂分忧,实乃朕之福分。”皇帝在一次与晚晴的单独谈话中如是说道。这句话不仅是对晚晴的肯定,也为她接下来的行动铺平了道路。

随着陈彦安的提案被否决,杜成瑜的兵权扩张被制衡,以及齐耀亭的丑闻被揭发,三大重臣的联盟逐渐瓦解。晚晴的多方布局虽未彻底消灭他们的势力,但已成功削弱了他们的影响力。同时,她借此机会稳固了太子派系在朝中的地位,为接下来的改革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晨曦微露,帝都沉浸在朦胧的雾气之中。太极殿前,金顶玉阶沾染着露珠,泛着冷冷的光泽。此时的朝堂内,却早已风起云涌。皇帝龙体欠安,连续数日未曾上朝,而这座帝国的权力中枢已显现出混乱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