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公回到霸上,开始着手考虑如何稳定关中人心的问题。他把个各县的长者、乡绅、豪杰等召集起来开会。
干嘛呢,又要选关中王了吗?
不是!
这次的关中王,不用选。
楚王已经答应给先入关中的将领了。既然沛公已经先行入关,他就占了先机。但沛公知道,巨鹿之战后,项羽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现在正领着诸侯联军往咸阳来了。
章邯投降,并入二十多万士卒,掐指一算,少说也有四五十万军队。自己手上满打满算最多也就十万人。虽说战斗力不弱,但比起善打恶仗的项羽军队来说,差距不小。
关中封王,不一定是楚王说了算,万一项羽不乐意呢,万一有其他人也想当呢?沛公觉得事缓则圆,反正汉中已经在自己手上,别人想来,得问他手上这十万大军同不同意。眼下收买人心最要紧,为日后打下基础总不是坏事。
所以,他召集长者、乡绅、豪杰等开会,第一个就把楚王的约定广而告之,就是那个“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既然我先行入关,那么这个关中王非我莫属了。所以接下来,为了关中百姓的利益,与关中的父老乡亲有个约定。那就是“杀人者处以死刑;伤人以及偷盗者要抵罪;废除所有秦法律,官员按照原来的职位照旧不变。”
这就是著名的“约法三章”。
沛公还告诉他们:“我之所以来到关中,是为父老乡亲们铲除暴秦的危害,绝不是来欺压百姓、侵害大家的利益,希望大家不要害怕。我现在就要率领军队回到霸上,等各国的大军到来后,共同制定法律来约束百姓的行为。”
然后沛公派人与秦朝官吏一起到各县各乡巡回演讲,向老百姓宣传沛公的这些举措。关中百姓吃了定心丸,十分高兴。争相带着牛、羊以及酒和粮食前来慰问沛公的将士。
沛公坚持不愿意接收,他做足了戏码后,对捐赠的人说:“军库的粮草,还有很多,并不短缺,不愿意让老百姓破费。”
关中百姓听到这个消息,更加高兴了。大家都对这个未来的关中王感激不已,都担心六国大军来了以后会不会有什么变化,更害怕关中王不是由沛公来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