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洒落在古老盐田的每一寸土地上,陈海生引领着众人来到了盐田边的一间小木屋前。这座小木屋略显质朴,却被巧妙地布置成了一个简易而充满韵味的盐田文化展示区。踏入屋内,仿佛踏入了一条时光隧道,各种古老的制盐工具一一呈现在眼前。有那看起来粗糙且笨重的盐耙,每一根耙齿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盐工们的辛勤劳作;破旧的木桶静静地伫立在角落,桶身的纹理犹如岁月的刻痕,见证了无数次海水的承载与运输;还有形状各异的盐槽,它们或深或浅、或宽或窄,似乎在默默讲述着盐在其中逐渐蜕变的故事。墙壁上,则精心挂着一些图片和文字介绍,那些图片生动地展示了盐田在历史长河中的变迁,从最初的荒芜滩涂到逐渐形成规模,再到如今成为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文字则如一位渊博的学者,详细地阐述了制盐工艺的逐步发展,从原始的简单晾晒到后来日益精细的流程改进。
孩子们像一群欢快的小鸟,挣脱了束缚般一进屋就四散开来,好奇的目光如同探照灯,贪婪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新奇事物。凌逸轩在爸爸凌星耀的陪伴下,眼睛睁得大大的,犹如两颗明亮的星星,他的视线一下子就被一个巨大的盐耙牢牢吸引住了。那盐耙在他眼中仿佛是一件神秘的武器,带着无尽的吸引力。他迫不及待地冲过去,双手紧紧握住盐耙的把柄,小脸憋得通红,使出了浑身解数想要将其拿起,然而那盐耙却好似扎根在地上一般,纹丝不动。他无奈地转过头,求助的眼神望向陈海生:“陈爷爷,这个盐耙好重啊,以前的盐工叔叔们是怎么用它的呀?”
陈海生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不紧不慢地走过去。只见他轻松地伸出手,稳稳地握住盐耙,就像拿起一件轻巧的玩具。随后,他开始熟练地示范起来,手臂有节奏地挥动着,盐耙在盐田模型上平稳地移动,他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小朋友们,以前盐工们每天都要拿着这个盐耙在盐田里反复耙动,把盐粒聚拢,让海水能更均匀地蒸发。这可是个力气活,也是个技术活呢。盐耙的每一次挥动,力度和角度都得恰到好处,不然就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楚悦瑶在爸爸楚梵宇的陪同下,像一只被花蜜吸引的蝴蝶,轻盈地被墙上的一幅古老盐田劳作图吸引住了。她那白皙的手指指着图上的盐工,眼中充满了疑惑:“陈爷爷,他们为什么要穿着这么奇怪的衣服呀?”陈海生微微抬起头,看着那幅图,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怀念与敬意:“这是特制的工作服,可以保护盐工们的皮肤不被盐水侵蚀,而且在太阳下劳作,还能起到一定的防晒作用。这种衣服的材质很特殊,经过特殊处理,能够抵御长时间接触盐水带来的伤害,同时又能透气散热,让盐工们在炎热的盐田里稍微舒适一些。”
沐云熙在爸爸沐辰风的注视下,宛如一位专注的小科学家,静静地站在一个展示盐结晶过程的模型前,眼神紧紧地盯着模型中的每一个细节,看得入神,嘴里还念念有词,似乎在和模型中的盐分子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陈海生轻轻地走过去,生怕打扰到他的思考,只是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小朋友,这个模型展示了盐从海水中慢慢析出结晶的过程,你看,海水经过不断蒸发,盐的浓度越来越高,最后就变成了我们看到的盐粒。这是一个神奇的自然变化过程,其中蕴含着许多科学原理。”沐云熙像是从沉思中被唤醒,缓缓抬起头,眼睛里闪烁着炽热的求知光芒:“陈爷爷,那这个过程需要多久呢?”陈海生微微皱了皱眉头,思索片刻后回答:“这要看天气和盐田的条件,一般来说,短则几天,如果遇到阳光充足、风力合适的好天气,盐结晶的速度就会快一些;长则十几天甚至更久,要是碰上阴雨连绵或者风平浪静的日子,那这个过程就会变得漫长许多。”
陆心怡在爸爸陆宇翔的陪伴中,像一个发现宝藏的探险家,在一旁发现了一个装满不同种类盐的盒子。她那小巧的手好奇地伸进盒子里,拿起一粒粉色的盐,盐粒在她的掌心闪烁着淡淡的光芒,她的眼睛里充满了好奇与惊喜:“陈爷爷,这盐为什么是粉色的呀?”陈海生看着她手中的盐,笑着解释道:“这是玫瑰盐,它里面含有一些矿物质,所以呈现出漂亮的粉色。盐的种类可多了,除了我们常见的食用盐,还有像这种有特殊颜色和功效的盐。比如有些盐含有丰富的碘元素,对人体的甲状腺健康有益;还有些盐具有特殊的风味,能够为美食增添独特的味道。”
韩晨阳在爸爸韩皓宸的带领下,像个小大人一样,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到墙边,认真地阅读着墙上关于盐田历史的文字介绍。他的眼神专注而深邃,不时地微微点头,仿佛在和历史进行着一场深刻的交流。读到关键之处,他还会停下思考,随后提出问题:“陈爷爷,盐田最早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陈海生的眼神变得悠远起来,仿佛穿越回了过去:“咱们这片盐田的历史啊,可以追溯到好几百年前,那时候的祖先们就已经掌握了制盐的技术,靠着盐田的产出维持生计,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盐作为重要的生活物资,盐田的存在就如同生命的源泉,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叶梓萱拉着爸爸叶凌川的手,蹦蹦跳跳地来到一个小巧的盐槽前,她的眼睛里满是好奇与疑惑:“爸爸,这个盐槽是做什么用的呀?”叶凌川刚要开口回答,陈海生就笑着说道:“这个小盐槽是用来收集初步提纯的盐的,把盐田里的盐收集起来后,放在这里进一步处理,去除杂质,才能得到更纯净的盐。它就像是一个小小的过滤器,将盐中的杂质一点点筛除,让盐的品质得到提升。”
这时,主持人苏瑶清脆的声音在屋子中央响起,她站得笔直,身姿优雅,清了清嗓子说:“小朋友们,接下来我们要进行一个小知识问答游戏哦,看看谁对盐田知识了解得最多。”孩子们一听,原本就兴奋的情绪瞬间被点燃,像一群小火箭般迅速围了过来,脸上洋溢着期待与激动。
苏瑶微微扬起嘴角,开始提问:“第一个问题,盐田制盐主要依靠什么自然力量?”凌逸轩就像一只敏捷的小猴子,第一个高高地举起手,大声抢答:“我知道,是太阳和风!”他的声音充满了自信与自豪。苏瑶看着他,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点头称赞:“答对了,凌逸轩小朋友真棒!太阳提供热量,让海水蒸发,风则加速了蒸发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是盐田制盐不可或缺的自然助力。”
“第二个问题,盐工们穿特制衣服的目的是什么?”楚悦瑶也不甘示弱,连忙举起她那白皙的小手:“是为了防盐水侵蚀和防晒!”她的回答干脆利落。“非常正确。”苏瑶再次夸赞道,“盐工们在盐田劳作,长时间接触盐水和阳光,这种特制衣服能够很好地保护他们的身体。”
接着,苏瑶又接连问了几个问题,如“盐田中的沟渠有什么作用?”“盐在结晶过程中为什么要不断翻动?”孩子们都积极参与,小手如林般举起,现场气氛热烈非凡。导演张华站在一旁,眼神中满是满意与欣慰,他轻声对摄影师说:“把这些精彩的画面都好好拍下来,这都是很珍贵的素材。这些孩子们天真无邪的模样,对知识的渴望以及他们在盐田中的点点滴滴,都将成为这个节目中最动人的部分。”摄影师则像一位专注的狙击手,眼睛紧紧盯着镜头,灵活地调整着焦距、角度和光线,捕捉着孩子们每一个兴奋的表情、每一次积极的抢答以及人与人之间互动的精彩瞬间,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珍贵的画面。
问答游戏结束后,陈海生带着大家走出小木屋,重新回到盐田之中。他带领众人来到一个制盐区域,这里的盐田在阳光的照耀下微微泛着波光。他指着正在蒸发的盐田说:“小朋友们,现在我们看到的这片盐田,海水已经引入了一段时间,正在慢慢蒸发。你们看,盐田表面已经有了一层薄薄的盐膜,这就是盐开始析出的迹象。这层盐膜就像是盐田给予我们的一个小小信号,告诉我们盐正在逐渐形成。”
孩子们纷纷蹲下身子,如同探寻宝藏的探险家,仔细观察着盐膜。凌逸轩更是大胆地用手指轻轻触碰了一下盐膜,然后放到嘴里尝了尝,瞬间他的五官皱成一团:“哇,好咸啊!”他那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引得大家哄堂大笑。陈海生也被逗笑了,他笑着说:“这盐还没有完全提纯,里面还有很多杂质,所以味道会比较复杂。等经过后续的加工处理,就会变成我们平时吃的纯净的盐了。就像人生一样,需要经过不断地磨砺和筛选,才能变得更加美好和纯粹。”
在陈海生的耐心讲解下,孩子们对古老盐田的制盐工艺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他们的眼中充满了对接下来盐田劳作体验的期待,仿佛已经看到自己在盐田中挥洒汗水,收获知识与成长的画面。
阳光洒落在古老盐田的每一寸土地上,陈海生引领着众人来到了盐田边的一间小木屋前。这座小木屋略显质朴,却被巧妙地布置成了一个简易而充满韵味的盐田文化展示区。踏入屋内,仿佛踏入了一条时光隧道,各种古老的制盐工具一一呈现在眼前。有那看起来粗糙且笨重的盐耙,每一根耙齿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盐工们的辛勤劳作;破旧的木桶静静地伫立在角落,桶身的纹理犹如岁月的刻痕,见证了无数次海水的承载与运输;还有形状各异的盐槽,它们或深或浅、或宽或窄,似乎在默默讲述着盐在其中逐渐蜕变的故事。墙壁上,则精心挂着一些图片和文字介绍,那些图片生动地展示了盐田在历史长河中的变迁,从最初的荒芜滩涂到逐渐形成规模,再到如今成为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文字则如一位渊博的学者,详细地阐述了制盐工艺的逐步发展,从原始的简单晾晒到后来日益精细的流程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