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官员们平日里在公厅办公,下官只向上官行揖礼,上官拱手答礼就可以了,没那么繁琐。
经过两场热闹,户部这场联席会议,总算顺利进行下去。
张蔷在乾清宫侧殿的公厅里,听到阿宝转述的现场实况,轻声笑道:“这个杨维垣,是怕遭到清算,索性把名气炒得更响一点,本宫再为难他,就是没有容人之量了。”
杨给垣虽然反复横跳,也只是想做官而已,在原本的历史上,他做为阉党余孽,被清算后一直住在南京,南京城破后,以死殉国。
在张蔷看来,他对大明的忠诚,比水太凉钱谦益,开城门降清的末代魏国公徐文爵,强得太多,看在这一点上,她愿意给他一个做官的机会。
但御史们还不消停,原都察院左都御史崔呈秀自杀后,左副都御史王绍徽,就是着《东林点将录》的那位,按照论资排辈,应该升迁为左都御史。
但裕安太后秉政后,却不是提拔他,而是听信袁可立的举荐,将已经离职的南京右都御史毕自严,请回都察院来坐镇,做了左都御史。
毕自严还在来京的路上,王绍徽哪里甘心?
听到御史们在户部的会议上被两位重臣斥,他对杨维垣几人道:“御史向来是风闻奏事,但有所奏,百官都要歇职等待调查,哪怕是首辅也不能例外,何时论到别人来指手画脚?
郭尚书之所以不将御史台看在眼里,还不是仗着有太后撑腰?”
有了上官撑腰,加上同杨维垣一样,怀着别样心思之人不少,于是第二天,雪片般的弹章就飞向了通政司,将矛头直接对准了裕安太后张蔷。
通政司按照惯例,将折子送进内阁。
“这个王绍徽,”施凤来悄悄对黄立极道,“真是不消停,生怕太后注意不到他还是怎么的?”
黄立极无奈地摇头:“估计是连老夫也恨上了,算了,由他去,按太后吩咐的,把每份折子的重点刬出来,不用票拟,送进去让太后处理吧。”
张蔷收到这几十份折子,认真看了内阁刬出来的重点,总结出以下几点内容:
一是太后不该让地方官府行商贾事,一来与民争利,二来有辱斯文,要求太后停止官店的经营。
二是监察百官,本来是都察院的事,太后要查官店,应该交给都察院的各地巡按御史去处置,而不是交给户部去清查,要求太后拨乱反正。
三是太后初秉国政,还不熟悉朝廷规矩,应该虚怀若谷,凡事多听听臣子们的意见。意思就是太后不懂治国,快快把权力交给我们读书人,你安心教养好天子就行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