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兰溪(二)

萧长观稀疏的白眉不住颤动,灰白的脖颈上一根筋脉微微跳动着,喉头也在蠕动。他颤颤巍巍跪下,“陛下乃千古罕有仁君,体恤臣僚,微臣年纪老迈体弱多病,实不堪重任,恳请罢官致仕。”病是实实在在,只是不知是日夜忧心所致,还是不愿踏入萧兰溪之事的浑水,借病脱身。

萧文渊站在他身侧,低垂着眼眸。湖阴城县八百里加急送来书信,言之凿凿,直言刺杀之人是冲着王爷夫妻二人去的,随信附上的是任务失败,自杀未果被关入大牢刺客的口供。

三日前,信送入京,朝堂之上,皇上将刺客口供扔到萧氏族长脚下。萧长观先是缄口,目带诧异,继而低头思忖片刻,忽然跪地厉声道,“皇上,萧兰溪乃是孽种,并未入族谱,她虽姓萧,却与我萧氏无关,便是她仗势欺人,所仗之势也定不是我们萧氏一族。”他重重磕了一个头,又道,“当年兰溪死后,她的生母便离开了,如今在何处,是生是死,微臣不知啊。便是刺杀摄政王、摄政王妃一事是萧氏女所为,也是萧氏女父母心慈手软,收留了一个德行有亏,未婚产女的人在家中导致。”

摄政王一口咬定是萧兰溪害人不成害己,如今又萧氏一族又蓄意报复,身后定有他人;萧氏族长一口咬定与兰溪有关,却与萧氏无关,萧氏一族忠心耿耿,绝无二心,更不可能纵容萧兰溪行凶。

便是有“刺客”口供,也不过是摄政王一面之词。萧氏毕竟百家世族,再记恨,再嫉妒也不至于对十岁不足的摄政王妃下毒手,就算真的嫉恨到失去理智,要害的也该是摄政王。

秦长松道,“萧大人,当年摄政王选妃,我也在场,你口口声声说萧兰溪与你萧氏一族无关,为何她会出现在选妃宴上?”

萧长观咳喘不止,他的儿子萧伯禄代父道,“秦大人有所不知。”他对长松一拱手,而后转向皇上,“陛下,当年我父亲任萧氏族长,家中长房不服,已经分出去了。兰溪生母,乃是长房之人,与我们不说毫无关系,却也是多年不曾来往。”

萧氏一族族支多,萧长观虽是二房,确管着氏族宗祠祭祀,是为主支。长观兄长在长观被选任族长之后不忿,已由家中长辈做见证,开宗祠,落族谱,早早分了出去。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偏远的分支,虽在京中却少来往的族支。萧文渊便是出自偏支,虽在京城,同朝为官,却与主支甚少来往。

萧伯禄见皇上神色微松,又道,“这些年,父亲感慨同胞兄弟,虽面上说着多年不曾来往,私下却少不得贴补帮扶。可这些,不过百两银,数间铺,如何能成为纵容教唆兰溪害摄政王妃的证据?”他撩起衣摆跪下,“秦大人问当年摄政王选妃宴兰溪如何会在,我想,或许是兰溪心高气傲,想要站得高位,借着拜访之由,将邀请函偷盗而去。”他的女儿与萧兰溪同岁,当年摄政王选妃前后,大伯一支确实曾上门拜访过。说是不曾来往,总归是一母同胞,旁人主动上门,他们还能赶不成?

秦长松冷哼一声,“萧大人口口声声说萧兰溪与你们无关,却又一会儿说给过银、给过铺,一会儿又说他们曾上门拜访,这叫多年不曾来往?”

朝堂上的纷争便是肃宁不知,也能猜到。他不指望只靠一个刺杀便掀翻掉萧氏一族,不过是借此给他们一个警告,也向朝堂释放一个信号。

继薛、史之后,他本想放过萧、王,可如今刺客之事一起,那边新仇旧怨一起算了。萧氏女、王氏女,谁人曾不欺凌过年幼的王妃,又有谁年幼时不曾动了做他王妃的心思。他们所想的,不过就是通过女人,通过姻亲控制他,如同当年控制他的父皇。

旧年之事,他原想大事化小,不了了之,是他们!一直咄咄逼人!也是他们!一直对他紧追不舍!如今竟还想动他的妻子,他的儿女!

那便不能怪他心狠手辣了。

萧长观即刻与萧兰溪切割,又借病辞官,又何尝不是以退为进。萧兰溪得萧氏一族抚养多年,他们怎能置身事外,如今只能将影响降至最低,断臂求生。

京中送来的信,看过即焚。肃宁坐在床边,轻抚宁安的脸。

阎老号脉后,神情严肃,捋着胡子缓缓摇了摇头。

肃宁看了一眼宁青,青儿扶着阎老出去。进了耳房,青儿压低声音问,“阎老,那些血点……”

“余毒未消,又加蛇毒,这才发了出来。”他坐在桌边,提笔想要写药方,提笔良久,却不知该如何下笔,终是化作了一声叹息。“不用蛇毒,血液病控制不住,用了蛇毒,又会加重中毒之相,进不可,退亦不可。”

湖阴城县虽偏僻,但当年陈家绣楼乃是应州乃至天下间最好的绣楼,内有绣技精湛的绣娘百余人,铺面几乎开遍天下。陈家在鼎盛时期建的宅子,虽占地不大,却也是坐落于水畔,东临山,西靠湖,南有凤凰山,北依碧水山。峥嵘千仞,珠壁交映,照灼云霞,阳春时节山花烂漫,美不胜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