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行露之畔,誓守尊严

在古老的召南之地,晨曦微露,薄雾如轻纱般萦绕在静谧的村庄。村边的行露,在草叶上凝结成颗颗晶莹的水珠,折射出晨曦的微光,似泪似露,更添几分清冷。

年轻的女子清婉,生得眉清目秀,身姿婀娜。她虽出身贫寒,却自幼饱读诗书,心中怀揣着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和对尊严的坚定扞卫。一日,清婉如往常一般去溪边汲水,途中偶遇一位公子。公子名叫子恒,乃是当地富贵之家的子弟,他身着华丽锦袍,骑着高头大马,器宇轩昂。子恒见清婉面容姣好,气质脱俗,不禁心生爱慕,便上前搭话。

清婉见子恒言行虽有礼,然眼中却透着一股傲慢与轻薄,心中暗自警惕。子恒表明心意,欲娶清婉为妾室,他以为凭借自家的富贵权势,清婉定会欣然应允。清婉却神色冷峻,严词拒绝:“公子莫要再提,小女子虽出身低微,然亦知自尊自爱,断不会为妾室。”言罢,提桶欲走。

子恒何曾被女子如此拒绝,他恼羞成怒,命侍从拦住清婉去路,恶语相向:“你这女子,不识好歹,我家公子看上你,是你的福分,莫要敬酒不吃吃罚酒。”清婉毫不畏惧,她直视子恒的眼睛,说道:“婚姻之事,当遵循礼仪,两情相悦,岂有强逼之理?公子若再如此无礼,小女子定不会善罢甘休。”说罢,她用力推开侍从,快步离去。

子恒望着清婉远去的背影,心中恨意顿生。他回到家中,与父亲商议,决定凭借家族在当地的权势,通过官府施压,迫使清婉就范。

数日后,官府差役来到清婉家中,传达子恒家的诉状,称清婉已接受子恒家的聘礼,如今却悔婚,要求清婉依律成婚,否则将治其罪。清婉闻听,悲愤交加,她向差役辩解:“小女子从未收受聘礼,此乃子恒家诬陷,还望大人明察。”然差役受子恒家贿赂,不听清婉辩解,只丢下狠话,限她三日内到官府应诉,否则便强行抓人。

清婉的父母忧心如焚,他们深知子恒家权势滔天,担心女儿此番难以逃脱厄运。清婉却安慰父母:“爹娘莫怕,女儿清白之身,岂会被他们随意污蔑。我定要在公堂上与他们理论,还自己一个公道。”

这一夜,清婉独坐窗前,望着窗外的行露,思绪万千。她想起自己读过的诗书,那些关于正义、尊严的教诲,更加坚定了自己抗争的决心。“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她深知前方道路艰难,如同清晨的行露,会沾湿衣裳,但为了尊严,她绝不退缩。

次日清晨,清婉早早起身,精心整理衣衫,前往城中寻求智者相助。她访遍城中有名望的长者和文士,向他们诉说自己的遭遇。众人皆被清婉的勇敢和坚定所打动,几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决定陪清婉一同前往官府应诉,为她主持公道。

公堂之上,气氛森严。子恒家的人趾高气扬,呈上所谓的“聘礼清单”和“证人”。清婉冷静沉着,她逐一反驳,指出清单上的物品从未见过,证人亦是子恒家收买的无赖。她言辞恳切,据理力争:“大人,婚姻大事,关乎风化。小女子守身如玉,从未应允这门亲事,子恒家恃强凌弱,妄图以权势逼我就范,此等恶行若得逞,天理何在?王法何在?”

主审官员见清婉言辞犀利,证据确凿,心中已有几分动摇。而此时,城中百姓听闻此事,纷纷前来围观,他们在堂外议论纷纷,皆谴责子恒家的霸道行径。在众人的压力下,主审官员最终宣判清婉无罪,驳回子恒家的诉状。

子恒得知判决结果,气得暴跳如雷。他不甘心失败,又心生一计。他派人在清婉归家途中设下埋伏,欲将清婉劫持至家中。

清婉行至一片树林时,突然冲出一群黑衣人。她心中一惊,但很快镇定下来。她环顾四周,寻找脱身之法。就在黑衣人即将抓住她时,清婉猛地转身,朝着树林深处跑去。她身形灵活,在树林中穿梭自如,利用树木的掩护躲避黑衣人的追捕。

然而,黑衣人数量众多,渐渐将清婉围在一处山坡上。清婉退无可退,她紧咬下唇,从怀中掏出一把防身用的匕首,准备与黑衣人拼死一搏。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位路过的侠客听到动静,赶来相助。侠客武艺高强,三两下便将黑衣人打得落花流水。清婉感激涕零,向侠客道谢。侠客见清婉如此勇敢坚强,心中敬佩,便护送她安全回到家中。

经此一难,清婉的名声在召南之地传颂开来。人们敬佩她坚守尊严、不畏权势的勇气,她也成为了众多女子心中的榜样。而子恒家因恶行败露,遭到众人唾弃,家族声誉一落千丈。

此后,清婉继续过着平静的生活。她依然每日去溪边汲水,行露依旧在清晨凝结。只是,她的眼神中多了一份坚毅与从容,她知道,只要坚守内心的尊严与信念,无论多大的风雨,都能安然度过。

在古老的召南之地,晨曦微露,薄雾如轻纱般萦绕在静谧的村庄。村边的行露,在草叶上凝结成颗颗晶莹的水珠,折射出晨曦的微光,似泪似露,更添几分清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