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权力的游戏(三)

明末封疆 杰木 1903 字 24天前

周延儒有意在“而且”上加重了语气,他是在委婉的提醒崇祯,重用魏渊是有很大风险的。周延儒一番进言,不仅让崇祯再次想起了之前关于魏渊个性太强,难以节制的话来。一时间这位往日里刚愎自用的帝王竟然也犹豫了起来。

“谢阁老,你说说到底由谁担任督师合适啊?”

崇祯口中的谢阁老,乃是内阁次辅、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谢升。谢升已年过六旬,他为官小心谨慎,从不越界,是个标准的老好人。也正是因为如此,周延儒才把拉他进内阁充数的。

听到皇帝问话,谢升赶忙跪倒施礼道:

“回陛下,臣窃以为丁启睿老成持重,魏渊用兵有方,他们都足以胜任督师一职。如果非要二选一的话嘛,丁启睿统御调度有方,能够纵览大局,只不过行军打仗上他较魏渊差了许多。这魏渊虽说打仗没得说,可是年岁太轻,容易冲动,万一将帅失和那可就麻烦了。哎呀....这个...”

崇祯无奈的苦笑了一下,心想自己也真是病急乱投医了,问谢升这种问题,与其让他选出一人担任督师,还不如直接任命他自己担任督师来的痛快些。见谢升还在那没完没了的絮絮叨叨,崇祯心烦的摆了摆手说:

“好了,谢阁老不必说了。薛国观你怎么看?”

薛国观,东阁大学士、户部尚书,由于天启年间依附过魏忠贤,因此被东林党人标记为阉党余孽,时刻欲除之而后快,他本人对于东林党人自然也是恨之入骨。见皇帝征求自己的意见,薛国观当即回答道:

“周阁老说言不妥,当年汉武帝北征匈奴,如果以资历选将的话,恐怕卫青、霍去病此等名将便难有出头之日了。如今中原糜烂,正需要一位敢打敢杀的猛将来力挽狂澜。丁启睿行事守旧,臣以为还是武平伯魏渊担任督师更为合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说罢薛国观挑衅的看了一眼周延儒,那眼神分明是在说:你们东林党支持的我一概反对,看你能把我怎么着。

由于薛国观的支持,魏渊作为督师候选人的砝码在崇祯心中又加重了一些。皇帝沉思了片刻,开口询问了内阁中的最后一人,文华殿大学士、工部尚书魏藻德。

“魏藻德,虽说你刚刚入阁,朕还是想听听你的看法。”

魏藻德的成名早于他高中状元之前,崇祯十一年,清军逼近通州,在通州地方官员集体弃城而逃之时,只是举子身份的魏藻挺身而出,带领全城军民上城拼死抵抗。最终守住了城池,后来他参加殿试的时候被崇祯一眼相中,三十五岁便高中状元。

此后的仕途更是一路飙升,短短两年时间便入了内阁。这其中虽有首辅周延儒的赏识起了不少作用,但更为关键的却是崇祯皇帝的大力培养。

听到皇帝问话,魏藻德一刻也不敢迟疑,立刻行礼答道:

“今朝廷面临百年未有之困局,正是用人之际,丁启睿为人朴实忠诚,素为同僚所知,倘此番为陛下重用,必能竭力尽心,以报皇恩。”

这句话正说到了崇祯的心坎上,对于皇帝而言,忠诚的意义永远在能力之上。魏藻德夸赞丁启睿忠诚可嘉,无形之间就是在暗指魏渊的忠诚有待考量。周延儒听罢之后在心里暗自赞许起这位新入阁的晚辈来,年岁不大但手段却极为老道。

 崇祯也赞许的点点头说:

“朕要的就是他的忠心。”

魏藻德紧跟着继续说道:

“此番光复襄阳,守御千户杨谷居功至伟。臣听闻他素善征战,也是个可用的将帅之才。如能得到陛下圣眷,必然会肝脑涂地万死不辞的。”

就在魏藻德进言之时,东暖阁殿外负责服侍的一名小太监突然有意向前靠了靠,认真听了起来。

经这一提醒,崇祯这才想起夺回襄阳的首功之臣杨谷来。自己光顾着考虑督师人选了,竟然忽略了这位夺回襄阳的年轻将官。他随口问了一句:

“这个杨谷,是杨一鹏之子吗?”

王承恩急忙躬身答道:

“正是他,当年杨一鹏获罪殃及家人,陛下开恩赦免之,并任命其为兵部郎中跟随卢象升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