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不过儒门流传千年的核心而已,岂能谓之灵魄?若以此为灵魄,岂非大谬?况此仅为规范,特别是对被统治者的期许。若一族之人视其统治法则为族之灵魄,岂非荒唐哉?"
朱林直言不讳。
"此乎?"
宋濂再无言以对。
朱林嘴角微扬,淡笑道:"何谓灵魄?乃支撑族群脊骨之力也。仁义礼智信可视为个人修身之道,实则为统治者对子民之期望,盼人人安分守己,而统治者更添一字,即忠,所谓忠君爱国,最终仍忠于一国之主,爱于一家之邦。与全族福祉及百姓个体利害无太大关联,此亦为何儒家治下之国,遭外侵时,唯有利益相关者方守护其所谓国家,普罗百姓对国家兴衰替换无感矣。"
"而对于百姓而言,谁赐食,谁立良策,哪怕此人乃异族,百姓也可安然耕作,虔诚纳贡,此乃汉土易被外族侵蚀,乃至驯服之故,世间多数国度亦同理。"
"归根结底,皆因心中对本族认同感缺失,共利感匮乏所致。成人间万物皆立足于共同利益之上,民族之灵魄亦然。故而,使统治者体现百姓共同利益,代民制定政策,才是执政之本。"
"一族之灵魄,唯有共享经历与利害方能铸就。在小子看来,要创建一个同心协力,共同迈向新纪元,且恒久不衰的国度,关键在于塑造共享利益的民族灵魄。"
朱林目视宋濂,语气坚决。
嘶!
宋濂吸了一口冷气,口中反复默念"灵魄"二字。
他连连点头,怔怔望着朱林,未曾料到朱林对治国之道竟有这般深刻洞察。"那……"宋濂沉思道。"你说以铸造民族灵魄建立团结之国确有道理,然关键在于,如何铸造?毕竟,儒学已有一套完善的治国方略,稍加变通即可运用,你说的灵魄又如何融入国家政策之中呢?"
"非常简洁,采用神秘的教育秘法,实施奇特的选拔制度,推行梦幻的贸易法规,构建独特的执政架构。对于这些构想,我心中有一套完整的策略,若宋先生有兴趣,我愿逐一阐述。"
朱林微笑着说。
"请讲。"
宋濂目光闪烁,立即抬手示意他继续。
"耗巨资,普及智识之光;选拔贤能,废除旧有的试炼;繁荣魔法市场,官方与民间共融经营;检视百官,强化奥术监察……当然,还有许多领域亟待革新,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或许需要五年、十年,乃至二十年的时光,关键是要有勇往直前的决心。"
朱林陈述道。
"天哪!我听见的是何等壮志!你所描绘的一切……真是你独创的智慧结晶吗?"
宋濂满脸惊诧。
"是我所思考的。"
朱林颔首答道。
"天神在上,你的脑海究竟蕴藏着多少奇思妙想!每一句话都令人震撼。若将这些言语公之于众,我确信整个华夏大地都会因此震颤。对了,你这些想法……已经告诉陛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