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朝散郎何乐为,有奏上禀!”
“昔日大禹治理天下,历经十六代王者,其中少康再造盛世。商汤立国,传承二十八位君主,尤以成汤、仲丁、外丙三宗最为强盛。周武王开疆扩土,传位三十六代,成就成康之治与昭宣之功,其余历代无可比拟……
……即便《诗经》《尚书》记载详尽,仍难免时有遗漏,然夏商周三代绵延一千七百年有余,历七十余君主,那些赫赫有名的伟业,唯有我皇得以彰显于后世!
……吾皇凭借神妙之武略平定乱世,一统天下,威震四海,法令通行,礼仪繁盛,田制严谨,教化有序,相较于先王之政,仍有未及之处……
……吾皇身先士卒,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天下共誉之以武,而此非先王所崇尚之态;四方蛮夷自古以来未曾有过这般政通人和,如今莫不俯首听命,天下共赞之以盛,此乃先王所未能企及之功业……
……吾皇扫清隋室之乱,追迹汤、武之伟绩;天下太平之美,媲美成、康之治,圣人之道犹如锤炼无极,功业辉煌壮烈,诚哉盛矣!”
何乐为这一篇意气昂扬的赞文,声情并茂,震撼人心,如同仙音缭绕,令众人再次瞩目李世民时,只见那龙袍之上瑞光熠熠,令人无法直视。
武将们听得如痴如醉,大唐朝的将领并非个个目不识丁,其中不少文武兼修,更有甚者出身文官。而文臣们则被何乐为的一番宏论深深地震撼到了灵魂深处。
这篇文章华丽至极,气势恢宏,按照何乐为的说法,此乃极为典范的赞颂之辞,在文臣们眼中,已是极力逢迎、颂扬天子之能事,然而极致的颂赞便是艺术,此篇不仅堪称典范,更是经典之作!
诸如房玄龄等众多老练的朝臣不禁思量:若是何乐为现场即兴之作,那才情之举远超七步成诗之妙,其文学才华与应变能力无人能敌;若此篇乃是何乐为预先准备好的,则更为显示其深思熟虑,此举因应时势,意味着早在邀请李世民和皇后娘娘驾临典礼之前,何乐为已然万事俱备,一切皆在其运筹帷幄之中。
无论是即兴创作或是蓄谋已久,何乐为此次表现均足以赢得文武百官的敬仰!
长孙无忌等人望着何乐为,又将目光转向同样震惊不已的李孝恭。此刻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能育出如此儿郎,夫复何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