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老朱一辈子的文化水平,也就那样!

官府会向天下学堂印发相应的教学内容。

并派遣官员到各地巡回演说、讲解。

当然。

八股文的地位也没有削弱很多。

总体上。

四书五经的考教成绩还是要占到总成绩的5成。

这一条是朱元璋加上的。

毕竟,老朱还是知道什么对维护自己的统治有好处的。

科举改革的第三条,便是当官制度!

以后,哪怕是进士出身的官,也必须先从吏员做起。

大明将官分为九品。

一般情况下,进士出身的官,起步就是七品。

而吏员是什么?

没品!

只是负责最基础的工作。

不过。

落到一个县城里。

吏的权力就变得举足轻重起来。

大明虽然治理着全国六千多万人口。

但对于公务员的任命实在是吝啬到了极点。

全国上下,包含六部三司等衙门算在一起,有“编制”的官员数只有两万四五!

而当年南宋一朝,官员数量尚且可以达到三万四千多!

南宋土地面积和人口远远少于大明,但官员数量还比大明多三成。

这样的情况下。

也意味着南宋的基层治理水平要远远高于大明!

而大明,则基本就处在皇权不下县的地步!

县城以下,听吏员的!

作为一群没有编制的吏员。

这些人没有理想,因为升迁无望。

这些人没有原则,因为管理松散。

而他们的权力,又十分的大。

整个县,从税收到司法,再到政策执行,只靠一个县令是不行的。

几乎全都要靠这些吏员。

而他们常年居于县城,因此势力也更加根深蒂固,甚至强到了县令就任,也不得不 任由他们摆布的地步。

铁打的吏,流水的官。

最终。

整个大明的基层基本都被这些吏员掌握了。

无底线的腐败加上无上限的自由,让这些吏可以肆无忌惮地欺上瞒下。

老百姓对他们也是敢怒不敢言!

不过。

朱高炽还不敢动这套制度。

毕竟,官员还太少。

国家财政的底子太薄。

百姓的受教育水平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