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过了几天,沈知彦过两天要到永和县任职,谢时晏便把原来在青州莱县任知县的关县令调来任冀州知府,关县令和当年的青州知府池松寒是同门师兄弟,两个人都为官清正。
谢时晏这样护着自己,林思榆也不含糊,她这个人最知道投桃报李,知恩图报。
且她是人对己好七分,自己还人以十分。
所以当她拉着谢时晏到隔壁的偏殿时,那码得整整齐齐几百箱银子,还有各种武器,看得谢时晏眼花缭乱。
连弩,长刀,排弩都是从顾昱澄那里收来的。
长刀是顾昱澄改进过的,柄长刃长,杀伤力惊人,有点像唐代的陌刀,不得不说,顾昱澄这个人是有几分真本事的。
“这么多?”谢时晏这几天为军饷伤透了脑筋,北周的军队越来越多,军饷也水涨船高,每天一睁眼就为军饷发愁。
粮食现在基本上每个军队都有土地,暂时能满足,但军饷来自于税收,北周国刚建国,平民刚经历旱灾雪灾,能收的税有限。
之前军饷全靠林思榆在江南买下的几十个铺子,庄子所得的银子。
那些铺子庄子都是当初林思榆收的国库银子,还有易家库房的银子买的,那些本就不属于林思榆的私人财产。
可惜江南水灾严重,只能靠从北境运送粮食等赚取银子。
军饷还有一个重要来源是谢时晏当初和刘武杀了不少永兴帝派来的知府,查抄的那些银子都用来救灾和发军饷。
“你看看这个,这种陌刀给过改进,轻便锋利,比你们现在用的方便了不少。
再看连弩,之前我看过大周的连弩,一次只有发五支箭,且过于笨重。
这种连弩一次能发十三支,而且轻便易带。”
“榆儿,这是你从哪儿弄来的宝贝?”谢时晏试了一下陌刀,发现真的轻便好用,再拿起连弩,无论是做工,还是功能都有了巨大的改进。
“都是南边的,那边请了个能人,会做各种武器,不过,他刚做出来就被我顺来了,喏,我连图纸都拿来了。”
林思榆说着,拿出几张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