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肯定天后的政绩

所以孔子说:“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

这样一种理念一旦形成且被意识形态化,无疑对当政者是一种心理压力,迫使他们必须为官为君清廉自律,不然就等着被推翻。

在《史记儒林列传》中,汉景帝时专门就此议题展开过激烈的辩论,其中以黄生跟辕固生的辩论最为激烈。

“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杀也。”

固曰:“不然,桀、纣荒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因天下之心而诛桀、纣,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

黄生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贯于足。今桀、纣虽失道,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反因过而诛之,非杀而何?”

在辕固生为代表的儒生眼中,汤武革命,只是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名义是诸侯讨伐天子,实质上是天子讨伐民贼。

所以孔子在易传里说:“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然而黄生还要反驳:“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弑而何也?”

他的意思是:帽子虽然破了,仍要戴在头上。鞋子虽然是新的,毕竟穿在脚上。为什么呢?因为上下定位不能改变。桀纣虽然失道,毕竟是君上。

汤武虽然有贤德,毕竟是臣下。

主上有过失,臣下不能劝谏匡正他的过失以尊显天子,反而因此讨伐他,取代他的天子之位,这难道不是弑君吗?

黄生,是皇权的坚定维护者。

照此类人的想法,凡是革命都有原罪的而且他的诡辩是把皇权与血统相捆绑,极力维护皇权,

虽然现代学者眼中,不把成汤之于夏桀和周武之于殷纣看作君臣关系,但在古人眼中,君臣名分则是无疑的。

按照儒家的纲常伦理,子应为父隐,臣应为君隐,君主再坏,臣下也是不能造反的。

反过来说,按照君臣名分,汤武革命是暴民行为,而非正义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