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入夜,郑直吃过简单的晚饭后,就跪在沈传的灵前,一边聚精会神的借着烛光看书,一边时不时向火盆里续烧纸。按照习俗,火盆在初更前每过一刻就要烧一叠烧纸。
郑直对这流程熟的不能再熟,毕竟隆兴观要想维持下去,就要开源节流。这做法事就是来钱的大活,一般都是他守上半夜,陈守瑄或者其他师叔守下半夜。
跪的久了,就改为坐;坐的久了,就改为站;站着久了,郑直干脆收起书,按照养成的习惯,一边走禹步一边默背题目。人要有奔头,有了奔头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感觉时间都不够用了。
“郑解元,用碗素面吧。”不晓得啥时候,沈栓子又端了一碗面出现在了书房门口。
郑直点点头,走了过来“有劳。”
“应该的。”沈栓子依旧如同昨日一般站到旁边“时才俺看解元走的,咋和那些道长们一样?”
“实不相瞒,俺略懂一二。”郑直敷衍一句,这次他没有忘正事“俺和沈监生在一起时候不长,可对沈监生是感激的。如今故人已去,俺也帮不上啥忙……想来沈大娘子不日即将返乡,还望老哥务必告知。”说着放下碗筷,拿出手帐在纸笺上迅速写下目下地址,然后撕下来递给沈栓子“这是俺现而今的地址。倘若有所变动,俺会再过来告知。”
“神仙会保佑郑解元高中的。”沈栓子小心翼翼的接过纸条揣进怀里“俺留着,不过郑解元多虑了,俺家老爷虽然是南都人,可太太娘家就是东安本地的。”说着看看门外,凑过来低声“俺家老爷的泰山,老泰山都做过尚书哩,姓施,在这东安城可出名了。这院子就是太太的陪嫁,家里的兄弟还有两位姐姐都在这东安城里。”
郑直愣了一下,苦笑“如此是俺失礼了。”是他想左了,难怪这院子如此气派。原来是尚书宅“恕俺眼拙。”
“郑解元又不晓得。”沈栓子低声叹口气“俺家太太从小家里宠着,东安城出名的才女,当年无数名门望族求婚,就选中了俺家老爷。成亲十来年从没红过脸,可惜了。”
郑直点点头“可惜了。”他心中的最后一丝疑虑也彻底烟消云散。沈大娘子娘家是本地的,父亲,祖父都做过尚书。虽然依旧不能排除红杏出墙的可能,可这种人家的女儿总是要脸的,断然不会戕害亲生骨肉。
他只要确保这一点就行了,旁的他没有资格也没有精力再去管了。因此三日守灵期满,一早,满眼通红的郑直就向沈大娘子告辞。沈大娘子也让婆子向沈栓子打听了郑直三天来的作为,心中对他说到做到也很赞赏,特意让人送了一套书给郑直表示感谢。
郑直看了眼书名,果然是《春秋经传集解》。心里突然有些不满,当然他并没有显露出来,又与沈栓子道别后,郑直骑上被喂饱的驴,出了沈家。一出东安城,心情大好的他再也压抑不住内心喜悦,甚至忍不住哼起了在大同听来的小调。
有了沈传的这本秘籍,郑直只要假以时日,就不再是如今的腹内空空。至于七元会,他也想好了,故技重施,自残。当然不是上来喝大酒,一次两次没事,次次如此,谁都会觉得有问题。因此他要把沈传最后的价值榨干净,哭。哭哑了嗓子,总不会有人逼着他吟诗作对吧?想到这,郑直突然在官道上放声痛哭起来。
因为隆兴观法事在真定府做得好,最重要一点就是让丧主感同身受。所以郑直其实最拿手的本事就是哭。他的师父陈守瑄说过,哭着挣钱不丢人,挣不着钱哭才丢人。为此六年下来,郑直可以轻松做到收放自如。
“站着。”哭了一晌的郑直口干舌燥,正准备收了神通,继续赶路,不想从道旁的树林里窜出来个张弓搭箭的蒙面汉子,对着他大喊“下来。”
郑直认出对方手里的弓是一石弓,只能老老实实的从驴身上下来,在对方示意下走到那个汉子面前,行礼“壮……”
“你哭啥呢?”壮汉不耐烦的喝令“把身上值钱的东西拿出来。”这人应该常年用弓,所以两只眼大小不一,不过看起来更加凶狠。
郑直是懂规矩的立刻把茄袋摘了下来“俺师傅死了。”
壮汉一听,砸吧砸吧嘴,一直举着的弓箭收了起来“倒是个有良心的。放心,俺们只图财不害命。”说着指指身后的树林“进去搜身,别耍花招,俺们图财,哥儿是个孝顺的,赔了命就不好了。”
与此同时,又冒出两个蒙面汉子,一个走到驴旁立刻搜捡上边鼓鼓囊囊的包袱,当然很快就发出了失望的咒骂声“穷酸”,一个拽郑直,走进了树林。
郑直又不是第一次遇到强盗,晓得不管这些人说的是不是真的,眼下顺着他们是最好的选择。
截停郑直的蒙面壮汉没有跟过来,郑直三人还有驴走进了树林,不多时就看到林中一片空地上七七八八蹲着好多人,足足有二十来个,四周另有五六个手持利刃强盗警戒,还有两个蒙面强盗正在搜捡一个中年人。
“又来买卖了?”一个负责望风的强盗审视一眼郑直,询问同伙。
“一个娃娃,看样子还是个会读书的。”牵着驴的强盗抢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