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陈元璋瞪大眼睛,略带愠色:"你不能一口气说完吗?"
"速将奏章呈上。"
他的声音逐渐变得急切。工部侍郎恭敬地取出奏章,走近陈元璋,双手献上。
陈元璋翻开奏章瞥了一眼内容,不禁嘴角上扬,但旋即恢复平静,合上奏章置于一旁。
"这次你们都劳累了。"
楚郑在奏章中详尽列举了每个人的功绩。
"特别是梁峰,似乎解决了非凡的技术困扰。"
"堪称我大明帝国的中流砥柱。"
听到陈元璋的赞誉,群臣们的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他们中的许多人地位不高,无缘朝堂。
此刻能得到陛下的亲自褒奖,若非无法留下凭证,他们恨不得将陈元璋的话语刻在自家屋顶。
同时,众人对陈铭的感激之情愈发深重。
...
陈元璋注视着众人的反应,激励几句,给予奖励,接着吩咐他们各自返回,着手科学院的初期筹备工作。
众人离去后,陈元璋重又打开奏章,眉眼间满是掩不住的喜悦。
"没了胡惟庸及其党羽的牵制。"
"许多先前难以实施的法令现在可以畅通无阻。"
"如今,只要科学院建成。"
"那么神奇的电气照明就能普及至京都的每个角落。"
"甚至,会不断扩散,终使我国每一位子民都能享受到电灯的便利。"
设想这宏大的愿景,陈元璋感到心跳加速。
他毫不犹豫,下令道:
"传朕旨意,召集太医院所有御医前往楚郑封地。"
"另外,召太子前来。"
....
片刻后,太子陈标步入御书房,身边跟随着一位与陈元璋有六分相像,但更显英俊的少年——陈梓!
陈元璋放下奏章,目光投向陈梓,微微皱眉。
太子,为何把陈梓也带来了?
听到询问,太子陈标拱手行礼。然而他尚未开口,陈梓已迫不及待地抢先说道:
"父皇,我想去六兄的领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