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大司马兵到寿春,必将引起一番苦战,城毁人亡,鄙建议公将寿春还给兖州,撤到淮北。
一可避免厮杀,生灵涂炭,二可你我交好,将来有机会鄙泣血上书朝廷,向陛下禀明公当初降燕之困境,令公及贵部回归正朔,岂不两全其美?
素闻公少年有为,胸怀大志,威望素着,鄙仰慕已久。
望公揆情度理,明鉴未远。
陈望顿首,再拜!
写完后,陈望封好,心道,好话说了一箩筐,但愿能袁瑾能想明白,免去血光之灾,桓温来了兵多将广,必克寿春,不如早早退出大家都得利。
然后他又提笔给陈安写了信。
叔父陈安:
侄儿陈望向您问安。
今天听说桓温在广陵郡厉兵秣马,准备北上收复寿春,剿灭袁瑾,为北伐失利讨回颜面。
但寿春历来是我们兖州地盘,不管袁桓双方谁获胜,也会导致寿春百姓和城池受损,且会被桓温吞并。
此信附上我给袁瑾写的信,您安排妥当之人送去寿春。
若袁瑾同意退出便罢,若不同意,我们就抢在桓温之前攻下寿春,把江淮地区连成一片,永绝后患。
见信后,无论袁瑾同意撤出与否,叔父可先派两支人马星夜兼程,以最快速度渡过颖水,抢占寿春西之颖口要塞阻断颖水,西北之硖石口以阻断淮水运输,断绝鲜卑白虏对寿春的一切供给和增援。
兵法云:城在在渒泽之中,无亢山名谷,而有付丘于其四方者,雄城也,不可攻也。
寿春正是这样的城池,当年“寿春三叛”,分别由宣帝(司马懿),景帝(司马师),文帝(司马昭)三次平叛剿灭,用的都以声威为主,令其内部发生矛盾,乘隙攻之。
叔父随父亲曾经攻打过寿春,并徐元喜将军对寿春城防更是了如指掌,其他我就不再嘱咐,一旦袁瑾拒绝撤军,我们一定要以最快速度拿下。
寿春多年在兖州治下且袁瑾部下多为晋人,一旦我大军兵临城下,寿春军心、民心在我们,叔父可利用之。
古人云,最坚固的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攻破的。
叔父可提前派人潜入寿春散布谣言,在寿春东面八公山设假兵和旗帜,及颖口、硖石亦是如此,令袁瑾及所部胆寒。
战场之上变数多,侄儿只是提议如此,望叔父临机行事,参考我之建议。
陈望奉上
写完之后,陈望将信封好,交于隔壁家丁,令他当即送到广陵公府,快马去历阳郡交于陈安。
然后回到房间,看着墙上挂的地图,眼前浮现出大军出征,兵临城下,明甲金光,烽火狼烟,战鼓号角,战马啾啾的场景。
不禁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如果自己亲率大军前去该有多好啊,毕竟寿春太重要了。
若是陈安打不赢,桓温得了寿春,那自己这个兖州刺史就形同虚设了。
就像现在江南也有幽州、冀州、并州等地名,都是侨置,其实就是个县城。
去年退出中原,退出谯郡,退出寿春的战略大转移是他亲自下的命令。
一肚子兵书、阵法知识,苦于无法亲自上阵,率领父亲旧部重新夺回失去的土地令他抓狂。
陈望也深知纸上谈兵的原理,只有到了战场上,随机应变,把知识合理地运用在实践中,才是一名优秀的军事家,一名合格的统帅。
唉……如今却天天坐在鸡笼山的小屋里,整日守着一个骁骑营军兵的家丁,一个闷葫芦周全,还得待两年啊!
这样下去早晚会得抑郁症的。
这狗日的司马炎,给晋朝制定了以孝治天下的主旨,必须守孝三年,纯属矫枉过正。
作为现代穿越的陈望是极其不理解的,在这里待三年就是孝吗?
你们司马家深受曹魏历代皇帝曹丕、曹睿、曹芳的厚恩和倚重,到头来做出不忠不义之事,夺了人家的天下,开始讲起孝来了……
陈望承受着难以想象的痛苦,心中犹如燃烧着一团炽热的火焰,将他炙烤得五内俱焚,坐卧不宁。
想到这里陈望重重地一拳砸在了身前墙上的地图上。
拳头带来的刺痛感令他不由自主地倒吸了一口凉气。
只听有人道:“兄长?你何故砸墙啊,难道此墙有冒犯之处?”
陈望转头一看,是一脸人畜无害样子的陈顾刚刚踏进了半个身子,笑吟吟地看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