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膝下尽孝 喜获人才

朱符拿过六弦琴,开始调试音色。

然后就说:“奶奶我给你抚上一首高山流水吧!”

老太太说:“好啊,只要是大孙弹奏的,什么都行,老太太我一点都不挑剔呢!”

“噔——噔——叮`~~~”

就开始了前奏,“高山流水” 在人们的用典实践中,这一典故逐渐发展出七十余个典形和乐曲高妙、相知可贵、知音难觅、痛失知音、闲适情趣等典义,还存在典故反用现象。

《高山流水》是战国时期的古琴曲,属于古今十大古曲之一。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后世分为《高山》、《流水》二曲;另有同名筝曲《高山流水》,与古琴曲无传承关系。

时间就在朱符抚琴中慢慢度过,转眼间朱符弹的进入了佳境,老太太也是听得入迷,好似一股清香扑面而来。

又好似一股清泉流入心田,给炎炎酷暑带来一丝清凉和快意。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随着一阵古香的古琴声,带入了乐曲《高山流水》之中。听着听着,仿佛进入了幻境之中。

展现在面前的是一幅“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一样风景如画的美景:只见连绵起伏的青山挺立出一座座高耸入云、如刀削斧劈般的危山。

那百转千回的旋律,敲打着敏感的神经,随着音乐的此起彼伏,我的心潮亦汹涌澎湃,跟着低沉、跟着激昂,灵魂似乎也在随它上下舞动,恍惚间,我仿佛听到了命运的启示……

悠扬悦耳的音韵依稀想起了曾经飘远的往事:有多少友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鼓励,让我们今生难忘;有多少不舍的情谊令我们记忆犹新;还有多少曾经温热的渴望,在心中荡漾涟漪?

也许,这就是人生,让你品味、让你体验、让你经历、让你感动、让你痛苦、让你思念、让你哭、让你笑……

气势磅礴的山中万木葱茏,使人一看就赏心悦目。

就在这深山幽谷中,流着一溪活水,山中泉水“丁冬”,溪流随着山势时而窄、缓,。

犹如涓涓细流;清莹澄澈的一条清水,时而宽、急,有如喧腾飞泻的水流奔腾而下,一泻万里,撞击岸边,浪花飞溅,喷珠如玉。

时间悄悄而逝,一个时辰缓缓过去,抚琴之人不知道时间的溜走,听音的人也不知快速奔走的岁月。

就那么弹奏,就那么听也磅礴,柔美,急促,抒情,情不自禁的让你想起从前的一幕幕,一帧帧的画面。

朱符隐约的还看到了老太太眼角有一些浑浊的泪水,拿起自己的丝帕就给奶奶擦一下眼角的泪水。

可是老太太好似不想醒过来一样,依旧沉醉在自己脑海的画面,朱符想了一下。

“奶奶这是想爷爷了么?”

回想着以前的点点滴滴,疑惑的坐在旁边,静悄悄的等着奶奶自己醒来。

朱符可不想破坏老太太的美轮美奂的想象,时间又是过去了一刻钟左右。

老太太才慢慢的醒来了,看了看自己旁边的孙子,泪水又是流了下来。

“哽咽的说道:你那个不负责任的死鬼爷爷,也真是个没良心的人?”

“你爹10岁的时候他就走了,留下了我们孤儿寡母,你二叔那时候才八岁,你三叔才七岁啊。”

“那个狠心的人,真是一点也不厚道,蔫坏蔫坏的,独留我一人照顾三个孩子,多亏你们老朱家还有几千亩良田,要不然,”

“呜——呜呜 。”

就大声的哭了出来,朱符也没有劝说,就慢慢的给奶奶揉着后背,

“咳~咳~咳,那个时候我也想过不活了,可是,可是我放心不下三个稚童啊。”

“呜~呜呜...”

又是半个时辰,客厅才逐渐的平静了下来,然后就已经快天黑了,朱符就安排下人准备下午饭菜。

朱符就陪着老太太进食,现在的老太太吃的已经很少了,年纪大了,饭量也小了。

前年李时珍也来给老太太把脉了,说是正常,就是有哮喘老毛病,时间太久了,几十年的老毛病,开一些药,慢慢调养一下,不好根治。

时间很快的过去了半个时辰,朱符就把老太太搀扶到了房间,还给她洗洗脚,那个时候可不流行裹小脚哈!

裹小脚还是五代十国时期的,那些世家文人墨客研究出来的,盛行于南宋,甚至元朝,明朝直到满清也是流行裹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