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瘿这个疾病急不在于一时,但要找到神医,也是不易。我打算分派你们四人分别巡视一个县,你呢去常熟县,常熟乃吴中大县,南来北往的人多在常熟落脚,中原南下的名医士子有不少在常熟居住,你若是去常熟巡视,可不是公私两便?”张济广劝道。
钱弘佐不由得连连点头,苏州城找不着名医,不如去常熟巡视,顺便寻访有没有中原南下避难的名医大能。至于苏州这边,还得拜托钱文奉。
第二日,钱文奉便招来了七八个“名医”,可惜没有一个是能做外科切除的,果然这方面中医很是薄弱。这些人听闻要给“娘娘”切除石瘿,纷纷打了退堂鼓。又向他们打听有没有精通外科的大夫,只有一人听说过东市的唐大夫擅外科,其余人纷纷表示不知。
想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想让他们承认别人医术比自己高,估计是很难的。
这些人所说的治疗路数大体上和杭州的御医差不多,都是“行散气血、行痰顺气”等等。钱弘佐便只好把他们客客气气地送走了。
过了几日,簿册整理得也差不多了。
清查簿册后,虽然账目没有问题,但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文吏发现了有一点十分可疑的地方,就是厢军员额的花名册,不论历年如何除籍与增补,士兵的名字几乎都没有重复的。
这一点十分可疑,因为随着战乱的平息,吴越国丁口日益繁多,一个村庄往往都是同姓或者几个姓聚居,然后生下来的孩子不起名或者就叫大郎、二郎、三郎,这样难免会有一个重名的问题。但是厢军的花名册却极少见到重名的,往往有名有姓,甚少重名。
这种太过于正常的“正常”情况反而存在着异常,因为这不符合当地的文化水平。张济广可以肯定,厢军员额存在着空额问题。因此,急需分派诸人去巡视、核实员额。
钱弘佐等四人分别被派去巡视各县防务,钱弘佐去常熟,钱仁倁去昆山,族兄钱知询年龄最大,去最远的吴江,而钱弘俶年龄最小,去附郭的吴县(附郭就是县城在苏州城中,城外则是该县的乡镇),张济广巡视附郭的长洲县,以便坐镇苏州城。
钱弘佐在随行的文书中环视一圈,指着其中一人道:“你叫什么名字?”
“卑职左文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