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李文忧的谋

吾以力镇三国 拾一 2253 字 4个月前

未央宫。

少年天子坐高堂,群臣觐见。

“听闻太师已经班师回朝,不知何在?”天子身穿冕服,头戴平天冠,跪坐上位,有些稚嫩而清脆的声音询问。

“回禀陛下,太师如今驻军灞河之上。”

君臣之首,王允站出来,拱手行礼,然后娓娓道来:“尚未入城!”

准确来说,进了城又出去了。

但是他自己说没进,那就是没进。

这位太师连少帝尚且敢毒杀,在雒阳的时候,更是大开杀戒,动则连诛,三公四世袁氏一族更是被杀的鸡犬不留,已百无忌禁,在座文武百官,大多数皆从雒阳而来,受着雷霆霹雳之狠手所影响,如今皆不敢畅所欲言了。

“何故?”少年天子问。

“陛下,太师抵挡关东贼寇,护大汉江山,劳苦功高,朝廷当礼遇!”一大臣站出来,拱手行礼之后,开口说道。

“礼遇?”少年天子笑了笑,点点头,道:“当之也!”

他想了想,闻:“高阳侯的意思,是需要朕出城而迎?”

这高阳侯,就是太学祭酒,左中郎将,名满天下的大儒贤臣,蔡邕,蔡伯喈。

蔡邕少年师从大儒胡广,早年就被举荐出仕,博学多言又刚正不阿,曾对朝中之顽固所不满,上秘奏,言七事,志向改法,获罪于满朝文武,遭构陷,避祸出走。

中平六年被强行征辟,代理祭酒,又直接被举为高弟,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三天历三台,然后又升任巴郡太守,被留任侍中。

初平元年,随帝西迁长安,又被任命为左中郎将,直接拜高阳乡侯。

在这朝堂之上,儒名已落,大家都言之,其乃董卓党羽。

“非也!”蔡邕摇摇头,沉声的说道:“陛下乃天下,天下之君父也,居于朝堂,纵观天下,岂能纵容功臣,太师大人有功于社稷,却不可骄横无礼,然朝廷当有礼遇,方能安功臣之心!”

观点很明确了。

你是天子,你要是礼下于人了,你就是骄纵功臣了,骄纵功臣代表有了隔阂,是要杀功臣的前兆,万万不可做,然而太师是有功劳的,如果朝廷没有表示,就不能安抚功臣之心。

朝堂都冷寂了下来。

王允站出来,拱手行礼:“臣愿领群臣迎太师归朝!”

“司徒大人代表朝堂,岂能礼下!”蔡邕再一次摇摇头。

众人的目光有些隐晦不明起来了。

这朝廷的班子,就是少帝死了之后,天子继承大宝之位,重整朝纲,才立起来的,迁都途中虽有一些变动,但是基本上也都是从雒阳延续下来的。

太师董卓,司徒王允,太尉马日磾,尚书郑泰,司隶校尉黄琬,执金吾士孙瑞,光禄大夫兼任京兆尹杨彪,御史中丞皇甫嵩,左中郎将蔡邕……

这就是初平天子的朝堂重臣。

王允在明面上和太师是一个档次的,当然,权力上差很远,这年头,有兵就是王,丁原死了,皇甫嵩认栽了,并州军和关中军都被打散了,唯有西凉军掌朝廷,董卓就是唯一的权臣。

可礼上,却不能这么论的,现在这块遮羞布还在,除非撕掉了,就无所顾忌了。

而董卓率军灞上而不归,到底什么心思,这倒是有些难猜了,折辱朝廷,又或者是立威,这就要看朝廷如何应对,若是撕破了这脸面,长安无疑会再一次陷入战火之中。

“臣,愿迎太师入城!”一中年大臣站出来,声音如洪雷。

“皇甫嵩?”

众臣的目光顿时有些变了。

这时候蔡邕不开口了。

顿时很多人也就明白了。

最后大家的目光都落在了天子身上,等待天子的开口。

“皇甫卿家愿为朝廷分忧,迎太师归朝,朕心慰!”少年天子平静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