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二十九年,正值康熙帝亲征噶尔丹的重要时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康熙帝在行至中途时突然身染重病。面对如此状况,康熙帝特意下旨命令胤礽和皇三子胤祉速速前往行宫侍奉左右。
众人皆以为身为皇太子的胤礽会因担忧父亲病情而心急如焚,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胤礽抵达行宫见到卧病在床、面容憔悴的康熙帝时,脸上竟毫无忧戚之色。
此情此景令康熙帝心生不满,原本对胤礽寄予厚望的他,此刻内心不禁泛起一丝凉意。
时光荏苒,随着岁月流逝,胤礽也逐渐长大成人。因其皇太子的身份尊贵无比,身边开始慢慢聚拢起一批朝廷重臣,渐渐地便形成了所谓的太子党。
伴随着手中权力的不断膨胀,胤礽性格中的骄纵之气愈发显露无遗。
他行事越发乖张跋扈,对待下属轻则辱骂重则体罚,毫不留情;即便是对诸位皇子兄弟,也是礼数不周,时常表现出傲慢无礼之举。
与此同时,康熙帝在位时间长久,其统治根基深厚,而胤礽作为储君,随着年龄增长,自然也渴望早日登上皇位执掌大权。
于是乎,父子之间围绕着权力展开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且愈演愈烈。
终于,在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帝于木兰围场当着众多王公贵族及大臣们的面,正式宣布废除胤礽的太子之位。
康熙帝痛心疾首地历数胤礽所犯下的种种恶行劣迹:“胤礽其人,全然不顾祖宗之法,不遵循朕的训导,肆意妄为!更为可恶的是,此人只知逞凶作恶,虐待众人,行为暴戾淫秽放纵,实乃不堪大用!”
当然,其中最能刺痛胤礽心扉的话语当属那句“胤礽生而克母”,此言一出,犹如一把利剑直插胤礽心窝,给予他沉重一击。
从此之后,曾经风光无限的胤礽被拘禁在了冷冷清清的咸安宫中,过上了失去自由、与世隔绝的生活。
话说那太子被废之后,诸位皇子皆对那储君之位虎视眈眈,一时间朝堂之上风起云涌、波谲云诡,局势变得异常混乱不堪。
康熙帝眼见如此情形,心中不禁懊悔当初废除太子之举实乃过于匆忙草率。
于是乎,在康熙四十八年之际,圣上痛定思痛,毅然决然地复立胤礽为太子,期望他能够改过自新,不辜负自己的一片苦心。
然而事与愿违,这复位后的胤礽非但未能汲取过往的教训,反倒愈发肆无忌惮、变本加厉起来。
他整日心心念念着如何能够早日登上那至高无上的皇位宝座,全然不顾及君臣父子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