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几人忍不住心酸吃醋,笑笑笑,有什么好笑的!

老十居然能生出宁楚克这样的女儿,肯定是皇上培养的好,要么就是隔代遗传,和他能有什么关系?尽往脸上贴金!

……

前有婉晴充盈国库,于商一道大放异彩;后有宁楚克研发火器,助力大清军备发展。

丰贝勒和睿贝勒的横空出世,让众人对女学忍不住生出更多的期待来。

不久,又有女学几位学员研发出了“嫁接”之法,提升了粮食产量;复原了水力风车,提升了农民灌溉的效率;发现了全新的“水泥”材料,在堤坝城墙道路的建设史上留下来浓墨重彩的一笔……

守孝三年,女学的成果频出,收获了许多的赞叹,不少家有女儿的朝臣更是蠢蠢欲动,恨不得上奏让他们的女儿也进女学学一学。

但这样的期待与赞叹是在不涉及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士农工商,这三年,女学的成果几乎都围绕着后三者打转,确实利国利民,但放在不少朝臣眼中,还是“小道”。

甚至不少人怀疑,这不过是皇上借着女学的名义给宗室格格们抬身份,不涉及到自身的利益,他们自然也不会有异议。

可守孝结束后,皇上宣布女学学习结束,把女学的大部分成员都塞到了六部里,甚至皇上还在军机处特设了一个机要秘书的职务,由怡亲王的女儿和惠格格担任。

这一下子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陛下,此万万不可。自古以来,朝堂之上皆为男子之天下,从未听闻有女子为官。若开此先例,恐天下人议论纷纷,有违祖宗礼法。”

大臣们一个个面露不满,恨不得站出来“死谏”。

又一个御史进谏:“陛下,女子主内,男子主外,此乃天地之道。女官身处朝堂,与诸多官员共事,诸多不便。且女子心性柔弱,恐难以应对朝堂纷争,处理政务,望陛下三思。”

礼部侍郎也跟着站了出来:“陛下,礼仪之邦,当遵循古制。女官入仕,于礼制不合,臣恐此举会扰乱朝纲,动人心弦,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一时间,反对之声此起彼伏,好像所有人都在反对。

但实际上,前列的王爷和重臣没有一个表态的。可惜以往耳聪目明的朝臣们,因为自身利益被侵犯,早已顾不上那么多了。

弘历端坐在龙椅上,就这么静静的望着底下的众人,也不发表意见。

渐渐地,终于意识到不妥的朝臣们,这才闭上了嘴,肃立在金銮殿上。

“怎么?诸位爱卿这是说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