嘱咐了弘旺一句,允禩最后看向弘历:“多美好的误会啊,皇上,弘历……老四这辈子最成功的事情,就是有你这么一个儿子……”
陷入黑暗的最后一秒,允禩是有些遗憾的,遗憾一切都是弘旺的胡思乱想,遗憾弘历为什么不能是他的儿子呢?
而允禟没来得及留下遗言,前一晚还兴冲冲的和众人炫耀婉晴的成就,当晚就在睡梦中溘然长逝了。
在他逝世后,婉清带着一匣子的银票和一封简短的信件面见了弘历,说这是允禟去世前早就安排好要送给皇上的百万白银。
信件内容也很简单,“老十无知,但白占皇上这么多年便宜,我这个当叔叔的也不能小气,皇上保重。”
乾隆十四年,敦亲王福晋博尔济吉特氏去世后不久,允?也跟着去世了。
临终前,允?还笑着感慨:“我这一生,不够聪明,但足够幸运。出身显贵,有两个相互扶持的好哥哥,有懂事的儿女,有相伴一生的福晋……最幸运的是,在圆明园错认了弘历……足矣,足矣……”
乾隆十五年,弘历宣布退位。
“朕在位多年,如今倦勤,决意将皇位传于太子。”
大朝会上,弘历毫不在意的放出一道惊雷,虽然他之前就已经让太子和几位王爷处理了大半的政事,也并不勤劳,但突然说要退位,还是打了众人一个措手不及。
众臣面面相觑,皆面露惊愕之色。大学士年希尧率先出列,双膝跪地,高呼:“陛下圣明,然国之大业正兴,陛下春秋鼎盛,精力犹沛,正可继续引领我大清走向昌盛,此时退位,臣等以为不妥,还望陛下三思啊!”
你这个年纪是退位的年纪吗?他都还兢兢业业的在官位上干着呢,这么累他都没致仕,皇上休想偷跑!
其余众臣皆高声附和,“陛下三思!”
至于这里面到底有多少是担心江山社稷,多少是自己还在内卷不停的不爽就不知道了。
弘历目光坚定,不为所动:“朕心意已决。朕自登基以来,日夜操劳国事,如履薄冰。如今朕想暂离这朝堂纷争,去民间走走,看看朕之江山的真实模样,也可让太子历练,早日担起这大清的重担。”
这话说得,众臣都忍不住面色扭曲了,到底是谁在日夜操劳啊?皇上你怎么说的出口的?还如履薄冰?还想出去旅游,这谁能忍?
谁也忍不了,所以作为太子的永琏也站了出来,“皇阿玛,儿臣阅历尚浅,恐难即刻应对诸多国事之繁杂。皇阿玛一身系天下安危,此时退位,恐生变数,望皇阿玛为大清社稷着想,收回成命。”
当太子已经很累了!他不想这么早当皇上!
弘历轻轻摇头,勾起嘴角:“永琏不必妄自菲薄,朕相信你的能力。更何况,朕在位期间,诸多规制皆已完备,且有众爱卿辅佐太子,朕有何忧?朕亦曾年少继位,在风雨中成长,太子亦当有此机会。朕意已决,不必多言。”
主打我不听我不听,谁来劝都不好使,最后僵持了三天,弘历成功退位,年仅十八岁的永琏正式登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