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你来我往,大概过了一刻时间,
周围衣衫褴褛的百姓越聚越多,周密几个月来,在丹徒收拢的北方流民有近三万口,虽然这些人看上去面黄肌瘦,可他们看到有个弱冠少年替他们说话,眼神中纷纷流露出崇敬之情。
就在这时,一个白发老者跪在地上,大声喊道:“上天有好生之德,公子来拯救我等,求公子为我等做主,给我等百姓一条活路。”
许多流民见老者跪下,他们也纷纷跪下来,祈求刘谨。
北固山下跪的人越来越多。
刘谨将一枚棋子举在半空之中,终究没有落下,而是站起身来,对郑国说道:“百姓惟艰,我等身为命官,若什么都不做,有何面目立于天地间。”也不等郑国回答,站起身来,走到老者面前,将自己手中的一柄拐杖扔在地上,就近扶起一名面黄肌瘦,发如银丝的老者,握着他的胳膊,将他扶起来,道:“诸位百姓请起,诸位百姓请起。”
老者身后跟着一对年纪尚小的少年少女,少年大概十四五岁年纪,衣不蔽体,上半身裸露在空气中,看上去瘦弱的紧,不过眼神坚毅,给人以犀利之感。
少女眼神清澈,一张娇小的脸蛋脏兮兮的布满污渍,警惕的盯着刘谨,躲在老者背后,不时地打量刘谨。
刘谨看着老头,问道:“这一次孙瞎子入境,你们损失几何?临近深秋,天气又有些寒,可有布帛取暖?”
刘谨话音刚落,老人就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起来,道:“多谢大人关心,其他倒还不急切,就是流民营地中粮食缺的厉害,到今日饿死之人就已经有数十个了。”
刘谨眉头拧成了一个山字模样,他握着老人的手也下意识的用了力。从前读书的时候只是从史书上看过饿殍遍地,易子而食的记录,没想到今天居然能发生在自己身边。
刘谨没有多说话,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
“带我过去!”
老人点点头,于是在前面领路,一行人都来到了流民营地。
营地位于距离北固山不远的一处谷地,周围都是高度低矮的山岗丘陵,近三万多人在这里搭着简易的茅草屋,艰难求存。
刘谨一走进去,便觉得臭气熏天。
且不说整个营地遍地饿殍流民,就是满地的污物,足以让人觉得心闷。
小鹿穿着一件男子仆从的衣衫,紧跟在刘谨身旁,闻到这刺鼻的味道,差点吐出来,秀美的眸子也是黯然不已,仿佛想起了记忆深处不堪回首的往事。
刘谨紧锁眉头,看了老者一眼,又看向郑国,郑国身着华衣,硬着头皮走了几步,就再也走不下去,在仆从的搀扶下,将早晨吃进肚里的山珍海味尽数倒了出来。至于其他的豪门族长,也纷纷变成了一个模样。
刘谨没有丝毫变化,脸色如常,只是脚步却变得愈发的沉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