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9.第468章 灵物价值锐减,芥子空间小屋,

拿出来砸人,都嫌硌得慌。

洛言无奈,也只能以法器的材料价,将这些法宝给一次性处理干净。

因为这两个世界的材料本质,都完全不一样。

他再把苍梧界的东西留在手中,除了吃灰以外,一点用处都没有。

还不如全都兑换成贡献点,让洛言前期的修行,走的更顺畅一些。

他已经很久没有感受过,这般穷困潦倒的时刻了。

起初的时候,洛言还预想的很好,将大泽水域中的一、二阶灵药,全都打包带走。

或许还可以提供他在上界修行的资粮,可没曾想,这些他准备用来炼制灵丹的低阶灵药,瞬间成了路边的杂草。

别说是用来炼丹了,就是一般的凡兽,都不吃这种东西。

因为容易消化不良。

低级别的灵石,也和路边的石头无异。

唯有剩余的那些上品灵石,还算是有点用处。

洛言不再迟疑,干脆将所有的上品灵石,以及能够兑换成贡献点的东西,全给兑换成了宗门贡献点。

只保留了那几样异常珍贵的灵株。

在五行宗内部修行,贡献点就是一切!

这无论是在下界,还是在真灵界,都是铁一般的真理!

苍梧界中的下品、中品灵石,在这里就是一块块破石头,甚至都没有空气中弥漫的灵气浓郁。

这无疑是很吓人的!

主要是两个世界的灵气浓度差,实在是太大了。

看似只有十倍的差距,其实却是天与地的差别。

这也使得在下界之中,那些异常珍稀的灵药、宝物,在这个世界中,连品阶都入不了。

当然,一、二阶宝药的灵株,因其生长特性,成熟的植株已然定型,自是不能再用。

但三阶以上灵药的成长周期,基本上都是好几百年的时间,或许还可以再重新塑灵回来。

洛言手中的那几株宝药,如三阶的紫金莲,天妖藤;

品阶不高,但却诞生了灵识的芍夷,以及那两株四阶灵株:九灵元参和金雷竹等等。

虽然是下界之物,但他们的初生品阶很高。

所以还是可以重新尝试,将它们移栽在这片天地中的。

或许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在下界之中,品阶高达三、四阶的天地灵物,也会有复原的那一天。

成为一株真正的三、四阶宝药!

暂时的灵石困窘,对洛言来说,其实算不得什么。

他懂得水培灵药的方式,能够在最小的区域面积中,培育出最多的低阶灵药。

只要让他度过最初的散功重修阶段,贡献点缺乏的事实,就不再是一个问题。

所以目前的困窘,只是暂时.

简单了解完玉牌中的部分功能以后,洛言朝着四周看了一眼,却发现已经有很多的人,离开了这片道场。

他随即招呼杨超,两人也朝着木行山上飞去。

出了这玲珑宝塔下方的位置,顿时天地间的景色都为之一亮。

湛蓝的天,碧蓝的海,深绿色的灵药植株,萦绕着那木行山盘旋而长。

很多的草木之精,便生活在这些区域中,十分的自在。

山上的积年宝药成堆,即便是万载神药,在这里也有不少。

就那么肆意的生长在木行山上,也无人胆敢摘取。

因为五行山的山灵监察一切,越是珍贵的宝药,其间蕴含的天地法禁也就越多。

完全不怕那些,偶尔生出了邪念的弟子眼热觊觎。

最令人感到惊奇的是,有几株高耸入云端的古木,就这样扎根于虚无中,向上而生。

非常的惊人!

一眼望去,似乎和传说中的建木,并未有太大的区别。

远处,正东面,则是堆列成一排排的芥子空间小屋。

只有六尺大小,跟一个成年人的身高差不多。

两两之间,间隔数十米,只要有人入住,四周便会升起浓密的云雾聚集,将这一小块区域给彻底封死。

唯有身份令牌的持有者,才有进入到里面。

芥子空间小屋看似只有成人大小,实际上其内部却别有洞天,蕴含着一个十丈大小的独立空间。

可以容人居住。

这些芥子小屋连通的是五行山,其中聚拢了非常多的灵气,是外界散溢出来的灵气几倍之多。

五座巨山,依次往上,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炼气期的修士,可在一百丈以下的位置,选取芥子小屋进行居住。

筑基期是三百丈以下,金丹期则是一千丈以内

越往上,空间芥子小屋中的灵气也就越炽盛,贴合这个境界的修士修行。

无需服用任何丹药,只通过打坐纳气,也能满足大多数的修士吐纳所需。

不过灵丹的好处,便是胜在便捷。

不需要时刻都呆在那里,宛若一个苦修士一般。

小小的一颗灵丹服下,便可以省下修行者,未来好几日的打坐纳气之功。

因此,用来增长灵力的宝丹,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畅销货!

并且,高阶修士居住的芥子小屋,里面的空间很大,甚至可以用来栽种灵株宝药,俨然就是一处极佳的洞天福地。

外围的这些云雾,也并不是普通的雾气,它可以封人神识,阻人灵眼术探查。

即便是顶尖大能,也不能一眼看穿。

因为这是五行山的法禁!

芥子空间小屋堆砌成面,密密麻麻的,一直延伸到了云端深处。

通过观察那些云雾的分布情况,可以清楚的知道,哪些地方,已经有了同门修士居住。

裸露在外面,毫无遮拦的芥子小屋,则意味着无人居住。

看着眼前如此壮观的一幕,洛言和杨超都被惊呆了。

因为这么大的五座巨山,以及那小若蚂蚁一般,却密密麻麻的芥子空间小屋,宛若无穷无尽一般耸入云端。

可以大致的揣测出,在五行山上修行的修士总数,该是多么的惊人了。

恐怕将多到无法计数,用恒沙一词,才更为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