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难以想象,我在蛇年的新年第1天就已经读完一本书了。如果这个好势头能保持下去,一年下来能看300多本书呢。
读的真是太快了,因为我读的书是——人教版的小学一年级上册的数学课本。
今天有了机会,出于好奇心就把小学课本读了。整个读的过程相当认真,读完了这本书正文里的每一句话,并且把所有的课后习题在脑海中做了做。
整个阅读过程一共消耗了大约两个半小时,包含了阅读时间、思考时间、做题时间、以及偶尔走神的时间。
去年宏伟的读书目标虽然没有达成一点,但是我在新的一年依然有目标,因此每读一本书我都要写一篇读后感。
读完了这本小一年级的小学课本后,最明显的感受之一就是这个课本完全不适合一年级的学生自学。虽然让一年级的学生自学这件事本来就不太容易因此可能并不在考虑范围中,但是读这本书的门槛实在是高了一些。
这本书的文字不多,以图画为主。然而很多涉及到思路引导的地方是用文字描述的。文字不是非常简单的文字,而且标注了拼音的地方极少。
我当时看了这本书心生疑惑,于是顺带着翻了一下语文课本,结果发现按照语文课本的进度,一年级的学生应该并不认识书中的很多文字。
那么这本书的定位应该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之下作为课堂练习的补充材料,或者给老师讲课的方法提供一些建议。或许也适合让家长通读一下,然后和孩子一起做做课后的思维练习,讨论讨论。
这本书一共有5个单元。第1个单元涵盖的是5以内的数的认识以及加减法;第2单元是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3单元是认识立体图形;第4单元是11~20的认识;第5单元则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3单元和其余单元的关联度很低而且本身很短,仅仅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球形、圆柱这四个图形并引入了一些关于搭积木的思考。看起来,第3单元的存在就是为了调整一下学习的节奏,因为剩余4个单元主题一致而且是递进关系,连续学习可能会引起疲劳。
正式开始学习的第1页,除了标题之外并没有文字。这一页的内容是认识数字1~5,认识的方法有点像类比和推理。
这一页总共有5行内容,每一行对应一个数字。内容总共分成四列,前两列分别是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不同个数的物体,物体的数量对应着这一行的数字。比如第1行两张图片分别是一个房子和一只狗,第2行则是两只鹅和两把椅子。
第3列的内容实际上是这本书中进行运算的一个核心方法。这一列内容分别是一行空心圆圈逐步被涂成实心的示意图。对应1的那一行只有一个圆圈被上色,对应着五的那一行则是5个圆圈都被上色,其余的部分以此类推。最后一列的内容则是对应的数字。
如果整本书都是以第1页的方式来编写的,大概这本书还真的可以作为一本自学教材。不过并非如此。
认识了数字之后,接下来引入了比大小的方法以及大于号和小于号。比大小的方法是把不同数量的东西对齐罗列,如果两侧的数量一样就是相等的,如果其中一侧对齐摆好了之后有多余的,那么那一侧就更大。
这种比较的方法或许第一眼看去并不高明,然而事实上这个方法回归本质,上限很高(可以用来比较无穷)。
之后的出现了一些引导类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数的含义,其中具体想要表达的思路有些抽象,在没有老师引导的情况下,学生应该很难想到。
后续的某道思考小题里出现了鸽洞原理,不过因为现在的数字仅仅涉及到1~5,用穷举的方法也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