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七年二月,京城的天空澄澈如洗,淡蓝色的幕布上,几缕白云悠悠飘荡。
紫禁城的红墙金瓦在晨光的轻抚下,闪耀着庄重而威严的光辉。
这座古老的宫殿,承载着大明王朝的兴衰荣辱,今日,又将见证一场意义非凡的盛典。
宫门外的仪仗队早早的就准备好了。
而文武百官也在这里等待着。
宫门的一角,专门的画师正在书画着大明帝王出警图。
年轻的皇帝朱翊钧从皇宫中走出。
他穿戴着帝王的甲胄,身后跟着冯保,陈矩等一行人。
天子出了皇宫,百官们跪迎。
朱翊钧的面庞虽还带着几分少年的稚嫩,可他的眼神中,却透着一股与生俱来的坚毅与果敢……
他环视一周,随后,摆手示意众人平身。
当百官起身后,朱翊钧登上御辇。
随着数声清脆的鞭响,仪仗队开始前行。
最前方是骑着高头大马的甲士,他们身披黑色重甲,手持长枪,面容冷峻。
簇拥着御辇的是锦衣卫,他们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眼神犀利,时刻警惕着周围的一切。
而画师们坐在马车上面,跟在队伍旁边,手中的画笔不停地舞动,将眼前的场景一一描绘在画纸上。
文武百官的马车紧紧跟在后面,车轮滚滚……
一路之上,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想看看皇帝长什么样子,不过,仪仗队经过的主要街道都已经被堵住了,他们也难以靠近。
出了北京城,队伍直奔禁军驻地。
当浩浩荡荡的队伍抵达禁军驻地时,被御检的部队早已整齐列队,等待着皇帝的检阅。
而在驻地之外,陈大成,陈闻礼等人早就候着。
朱翊钧从御辇上下来。
陈大成等人赶忙下跪迎接。
朱翊钧也让他们平身。
随后,官员们都下了车,与皇帝一同进入到了禁军三营。
他们原本不用来的,不过,在开始的前三天,突然得到旨意,要百官观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