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入塾(1)

小村潜龙 路边栏杆 3174 字 4个月前

当西山映红晚霞,夕阳没入树梢之际,一头头水牛吃得肚子溜圆,摇着尾巴,甩着耳朵,反着刍儿,在牧童的么喝声中,慢悠悠的顺着牛路,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进村路口后,成群结队走回村子。此时牧童只管陪着牛走,牛走牛道,人走人道,各不相干。对有些调皮的牛犊子,偶尔走出牛道,只要你喊一声"嘿!丕!丕"!,小牛犊就会被母牛瞪一眼,赶快的缩回到母牛身边。牛有灵性,即使你不跟着它,它也会自己走回自己的"牛家"(牛栏)。

杨刚此时已经三岁,身体长高了不少,虽然还是瘦小,却精壮了很多。杨刚在太祖两年的调教下,现在修为已达到了元气境二层,跨越了两个大境界,打通了三十二个任脉气穴,十二个督脉气穴。只是太祖还没有教他功法,他听太祖说过,待他长到五岁,内功修为达到凝阳境的时候,就教他一套武功,这套功法叫什么来着?哦,就叫做笔架功。太祖说,以他现在元气境的内力,还承受不了这套功法的霸气之力,所以还不能修炼这套功法。这两年来,太祖只是调养他的体质和提升他的内力,现在杨刚的气海充实而稳固,气旋浓厚,转动有力。

太祖以前每十天给他五颗灵石修炼,杨刚都吸收不完,现在太祖给他的灵石是每天五颗,都不够杨刚吸收的,太祖就赶他到笔架山灵气浓郁的地方去修炼,两年来天天如此。这两年杨刚对禁地内的所有地方都走了一遍,特别是笔架山和仙垫山,几乎走遍了每个角落。他知道灵气最浓郁的地方就是鳝井周边和笔架山顶的大樟树下,杨刚刚找到这两个地方的时候,浓郁的灵气使他都不用灵石也能快速的修炼,这也是他的修为两年来提升如此之快的原因。

现在这两个地方的灵气一样浓郁,只是杨刚修炼到元气境之后,需要的灵石不知比原来多了多少倍,需要的灵气也越来越多。从太祖开始给的五颗灵石可以修炼十天,到现在的五颗灵石才能修炼一天,还要在笔架山上灵气最浓郁的地方修炼才行。

太祖的灵石似乎是取之不尽一样,也不知道太祖是怎么得来的。杨刚想不明白,既然太祖的灵石都取之不尽,为何不给他大量的灵石来修炼呢,这样不是更好更快吗?在他修炼到元气境之后,太祖也只给他每天五颗灵石,还要让他去结合笔架山的灵气进行修炼。

其实太祖是有意这样做的,太祖知道,仙念进入杨刚体内,与杨刚的意念融合之后,还没有达到完善的地步,让杨刚去笔架山修炼,是为了让他与仙念更为融合,毕竟仙念来自于笔架山。根据这段时间的观察,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太祖打算在杨刚五岁前,把他的修为提升到凝阳境,在他的气海气旋更为凝实之后,再教他仙级功法笔架功。笔架功可是仙级功法,凡人是修炼不了的,只有杨刚有机会与仙念融合,受仙念煅体,将凡人的体质进行改造升级,才可以修炼此功法。这些情况太祖并没有告诉杨刚,怕他知道后会影响到他的神魂。

太祖没有教杨刚功法,杨刚在禁地内和值守的队员们只比试过内力,结果元气境五层以下的队员都不是杨刚的对手。杨刚虽然没学过功法,但只要让他看过任何武功演练和对战,都能记住和掌握,而且用得更加纯正,威力也更加强悍。发现自己有这方面的能力,是在禁地第一次与杨顺比试时,杨顺打出一套"怒象拳"给他看,他当时心念一动,竟然就将这套怒象拳全部记住,同时会自动将招式更完善。之后自己就用这套经过他的意念完善过的怒象拳与杨顺对战,打的杨顺毫无还手之力。怒象拳是南象宗的高级功法,杨家子弟修习的大都是南象宗的武功。

杨顺惊讶的问道:"少爷,你修炼过怒象拳?"

杨刚说第一次见。

"那你为何用的比我还厉害呢?"

"我也不知道啊。"杨刚道。

这简直遇见鬼了,杨顺想道。

再后来,看到值守队员之间的比武或是练武,只要他心念一动,就能完全记住他们的招式,还能将招式优化。他也不知道为何这样,反正对自己是好事,不管他了。

其实这都是仙念的作用,以仙念之能,这种凡人的能力简直就是小儿科。杨刚的这种能力,今后还会随着与仙念进一步完善和融合,显得更加的逆天。

这天,杨刚用过午餐后正要去笔架山修炼,却见傅师父来到禁地,见过老祖后道明了来意。原来是杨家私塾要招杨刚入塾了,这是私塾福礼先生的意思,杨刚是少主,文修不能落下了。母亲也想让儿子尽早入塾打基础,毕竟杨家是以文墨立世的,她不想让儿子在这方面有欠缺。

老祖也知道他们的用心,想到杨刚内功修为方面已经没有问题,让他放慢一些修炼速度,修为再稳固一些也好,也就同意杨刚先修文一段时间。老祖对杨刚说道:"小子,你就先去入塾修文,太祖给你一年时间,在这一年时间里,你要将私塾里所有课程学完并且全部掌握。"

太祖知道杨刚身怀仙念,并非常人可比,给他一年时间学这点小学问绰绰有余了。杨刚知道自己有过听过目不忘的本事,还能加以完善的能力,这种修文小事何须一年,一个月完成都足够。就应道:"刚儿绝不负太祖期望,将文墨修好!"

"这样吧,每天上午你就在私塾习文,下午回禁地修炼,两项都不能废了!"老祖规定道。

"是,太祖!太祖,有休假吗?"

杨刚毕竟是儿童心性,这两年待在禁地,面对的不是禁地里的几个人,就是禁地里的荒山,早就想飞出禁地去看外面的世界了,于是他问道。

当西山映红晚霞,夕阳没入树梢之际,一头头水牛吃得肚子溜圆,摇着尾巴,甩着耳朵,反着刍儿,在牧童的么喝声中,慢悠悠的顺着牛路,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进村路口后,成群结队走回村子。此时牧童只管陪着牛走,牛走牛道,人走人道,各不相干。对有些调皮的牛犊子,偶尔走出牛道,只要你喊一声"嘿!丕!丕"!,小牛犊就会被母牛瞪一眼,赶快的缩回到母牛身边。牛有灵性,即使你不跟着它,它也会自己走回自己的"牛家"(牛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