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张良借箸

汉朝兴衰史 马踏飞花 2494 字 3个月前

郦食其的意思是,秦始皇没有给六国后人留后路,所以反对秦国的人很多,。

郦食其着重讲的是,假如秦始皇向商汤和周武王学习,善待诸侯们,也不至于15年就灭亡了。

别怪我啰嗦,刘邦文化不高,他可没郦食其知识渊博,不解释清楚刘邦就是傻小子看戏——蒙圈。

“先生所言极是,季受益匪浅,我这就让有司去制作印信。”

“季”是刘邦的字。

刘邦立即命手下去通知“人事部”制作大印,二人继续喝酒直到夜深方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第二天傍晚,张良向刘邦问安,刘邦正在吃饭,桌上还是那“四菜一汤”。

“子房,坐下吃点喝点吧。”张良向来不好酒,摆手表示自己刚吃过。

仆人有眼色,急忙为张良搬来个马扎。

张良眼光一瞥,发现刘邦办公桌上放着数枚大印,张良好奇问:“汉王,你这是作甚?怎么桌子上放着些许大印?”

“你是说这些大印吧?由于时间仓促,还没来得及给你说一声,这不你来的正好,咱俩制定一个分封方案吧!”

“分封?分封什么?”张良一脸茫然。

随后刘邦把分封六国之后的事说给张良听。

张良不听则可,一听愤愤问道:“这是哪个该死的谋士出的计策?这不是推汉王入火坑吗?此人该杀不该留!”

刘邦忙说是郦食其的主意,还把郦食其举例夏商周秦朝的典故讲了一遍。

张良看到饭桌上有十几双筷子,那时候叫箸子,现在也有地方叫箸子。

张良急眼了,幸亏发现了问题。他怕刘邦听不明白,拿起箸子,连比带划开始给刘邦讲解该计策是狗屁计策。

首先张良说:“汤武放伐桀纣,仍封后嗣,乃是能制彼死命,不妨示恩。”

刘邦一脸茫然,听不懂张良的“之乎者也”。

张良解释说,商汤放逐夏桀,武王讨伐纣王,不斩草除根,仍封其后人,是因为商汤和武王掌控着桀纣后人的生杀大权,随时能取他们的性命,也能随时撤销封号,请问汉王,你能掌控住六国后人的生死吗?”

刘邦摇头,说不能。心想我能不能活着走出荥阳还两说,项羽绝了我的粮道,又加紧了进攻,只因此日夜焦虑,这才请教郦食其,结果此计被张良击破,听听他接下来说些什么?

张良听到刘邦说不能,于是放下一根箸子,表示这是不可分封的第一条理由。

“汉王,武王入殷,表商容闾,释箕子囚,封比干墓,今日大王能否为此?”张良又酸出了几句。

刘邦茫然,他不知道这些典故的出处,刘邦该念书的年龄在掏鸟蛋,他咋知道这些典故呢?

“子房,可否说直白些?”

张良解释道:“周武王灭了纣王,他对商朝的忠臣和贤人表达了尊重和敬意。比如表彰商容故里闾里。

商容是纣王手下的忠臣,因犯颜进谏被纣王逼死。箕子和比干都是纣王的叔父,也是因为犯颜进谏,箕子被囚禁,比干被逼剖心而死。

武王灭商后,释放了箕子,为比干的坟培土,表示出敬意。

解释完,张良问刘邦能否像武王那样?刘邦摇头,说做不到为范增坟上培土,也做不到为项梁坟上烧纸。

“此为二不可。”张良说完放了第二根箸子。

“武王发钜桥粟,散鹿台财,专济贫穷,今日大王能否?”这回刘邦听得明白,是说武王散尽钱财,救济穷人。

刘邦说我自己现在还发愁无处筹措军粮,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有心无力救助百姓。

需要解释的是,钜桥是地方名,商朝在钜桥建造了巨大的钜桥粮仓,大致在今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南部的钜桥镇。

鹿台里面积聚了无数的珍宝财富,也是纣王寻欢作乐的地方。武王灭商后,把这两个地方的粮食和珍宝散尽救济穷人,显然刘邦做不到。

“此为三不可!”张良放下第三根箸子。

“武王胜殷归国,偃革为轩,倒载干戈,示不复用,今汉王能做到吗?”张良反问刘邦。

“偃革为轩”的意思是武王将车上的皮革用刀割下来做了车棚,将战车放倒表示不再有战争,这样做表明武王不再兴起战争,让老百姓好好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