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因有开普勒的存在,《隆武历书》系统地介绍了他的行星运动三大定律,分别是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和周期定律。
这三大定律可分别描述为:所有行星分别是在大小不同的椭圆轨道上运行;在同样的时间里行星向径在轨道平面上所扫过的面积相等;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它同太阳距离的立方成正比。
作为文科生的朱由校,对于天文历法上面虽然不至于一窍不通,但也顶多是通了八窍中的其中一窍,对于高深的天体运行规律与庞杂的数学计算公式,朱由校几乎可以说是看不懂,而且他也不想去深入研究。
但太阳系与宇宙的大致观念他还是清楚的,他根据后世的天体命名方式重新命名了八大行星,并且在《隆武历书》中彻底抛弃了托勒密的地心说,改为支持开普勒坚持的哥白尼日心说,让大明在天文研究上少走不少弯路。
虽然朱由校在天体运行规律上能给出的建议有限,但地球的运行方面,朱由校可就能说上不少话了,毕竟前世的他高中地里可是非常不错的,虽然离高中毕业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快二十年,但一些刻入记忆身处的常识他还是能记得非常清楚。
在讲解完自己所知的有限天体知识后,朱由校看着眼前的几位当世科学大拿问道:“加院士,可否跟朕介绍下儒略历与格列高利历?”
“是,尊敬的皇帝陛下!”伽利略用他那仍然十分蹩脚的大明官话继续说道:“儒略历是由罗马共和国独裁官儒略·凯撒(又可以叫盖乌斯·尤里乌斯·凯撒)采纳埃及亚历山大的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计算后,于公元前四十五年一月一日起执行的取代旧罗马历法的一种历法。
哦,臣所说的公元纪年法,采用的是耶稣基督出生之年开始的纪年法,与大明正在使用的皇帝年号与天干地支纪年法有很大的不同!”
朱由校点点头道:“嗯,这个朕清楚,加院士继续往下介绍!”
伽利略微微躬身回道:“是,尊敬的皇帝陛下,在《儒略历》中,一年被划分为十二个月,其中大小月交替,四年一闰,平年三百六十五日,闰年三百六十六日为在当年二月底增加一个闰日,年平均长度为三百六十五点二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