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坐在瓜棚下,观察着西瓜的形状和纹理,不时还用手敲敲西瓜,听着清脆的响声。
"这西瓜,性凉、味甘,能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尿消肿。"他对着旁边的弟子解释道。"那要是有人中暑了,该怎么用西瓜来治疗呢?"弟子好奇地问道。
李时珍笑着回答:"简单,把西瓜去皮去籽,切成小块,让病人吃了,再喝上一些西瓜汁,很快就能缓解症状。"弟子听后恍然大悟,连连点头。
这时,一个村民急匆匆地跑过来,说他的家人中暑了,李时珍立刻带着弟子和西瓜前往村民家中。
到了村民家,只见床上躺着一人,面色潮红,气息急促。李时珍快步上前,先是仔细查看患者的气色,又搭脉细诊,表情严肃而专注。随后他抬起头,脸上露出自信的神情说道:“莫慌,确是中暑无疑。”
他吩咐弟子将带来的西瓜快速处理,弟子熟练地去皮去籽,切成均匀的小块。李时珍接过盛着西瓜块的碗,轻轻扶起患者,眼神中满是关切。“来,慢慢吃下这些西瓜。”患者艰难地张嘴吃着,汁水顺着嘴角流下。吃完西瓜后,李时珍又让弟子喂患者喝下新鲜的西瓜汁。
不一会儿,患者的呼吸渐渐平稳,面色也恢复了些许正常。村民感激涕零,就要下跪磕头。李时珍赶忙拦住,笑着说:“不必如此,这西瓜本就有此功效,只是日后可得注意防暑呀。”村民忙不迭地点头称是。
李时珍带着弟子离开时,回头看了看那片瓜田,心中满是欣慰,想着这小小的西瓜竟有这般大的用处,定要好好记载于《本草纲目》之中。
这天,李时珍刚准备品尝新收获的西瓜时,一个村民慌忙跑来请他去看病。病人是个四五岁的孩子,得了一种怪病,肚子鼓得像西瓜一样。
李时珍详细询问了孩子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然后开始仔细观察孩子的舌苔和脉象。他发现孩子的舌苔白腻,脉象滑数,断定是湿气太重所致。
李时珍让孩子喝了一碗用西瓜皮和冬瓜皮熬的汤,孩子很快就排出了湿气,肚子也恢复了正常。村民们对李时珍的医术赞不绝口,李时珍也因此在村里的声望大增。
李时珍笑着拿起一片西瓜,露出得意的神情:“此瓜味甘性寒,归心、胃、膀胱经。其清热解暑之功极佳。若有人中暑,心烦口渴,吃上几块西瓜,那暑气就消去不少嘞。”说着咬下一口西瓜,汁水溅出一些,“看这汁水丰盈,从望来看,便是解渴之物。”
“那闻呢?”小童追问。
“那清新果香,一闻便知是好物。再说这问切,我曾遇一病者,夏日发热烦躁,我一问平日饮食少水,再一切脉燥热,便推荐他食西瓜以解热毒,不久便痊愈。还有那食疗,西瓜皮也是宝,煮水喝能利水消肿呢。”小童听后不禁惊叹:“原来西瓜竟这般神奇。”
李时珍放下手中的西瓜,一本正经地说道:“小童呀,这西瓜虽好,但也不可多食。”
小童眨巴眨巴眼睛,满脸疑惑:“为何呢?”李时珍双手背于身后,摇头晃脑道:“西瓜性寒,若是脾胃虚寒之人吃多了,那肚子可得闹腾喽。就像那隔壁村的王二麻子,天生脾胃弱,瞧着西瓜嘴馋,一下子吃了好几块,结果当晚就腹痛难忍,脸色煞白。”
小童问:“那要怎么判断能不能吃呢?”
李时珍狡黠一笑,蹲下身子捡起一片西瓜皮指着说:“这就得靠咱中医的本事啦。先望这人的面色是否苍白无华,再闻其气息有无虚弱之感,接着问日常饮食习性,最后切脉感受脉象是否细弱无力。要是都对上了,那只能眼巴巴看着别人吃西瓜咯,不过还可以喝点西瓜皮煮的水,既解解馋,又能调养身体,一举两得呢。”
小童挠挠头,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李时珍抬头看看天,心中一动,又道:“小童啊,这西瓜食用还讲究时节嘞。”
小童好奇地睁大眼睛:“时节?”
李时珍坐到旁边的石头上,拍拍身旁示意小童过来坐:“夏季暑热之时,西瓜正当季,其性凉解暑,乃是佳品。但若是秋冬季节,天气转寒,这时候再吃西瓜,哪怕体质较好之人,也容易受寒邪入侵。”
小童惊叫道:“这么严重?”
李时珍哈哈一笑:“莫怕莫怕,只要懂得其中道理,便可趋利避害。我曾遇到一人,秋末之时贪吃西瓜,随后便咳嗽不止,痰液清稀。我一望其舌苔薄白,闻其声息略带寒意,一问才知贪吃西瓜之事,再一切脉浮紧,便知是寒邪犯肺。给他开了些温肺散寒之药,又叮嘱莫再乱吃生冷,不久也就好了。”
小童敬佩地看向李时珍:“先生真是厉害,这小小西瓜竟有如此多学问。”
村里又有一人前来找李时珍。此人捂着肚子,一脸痛苦之色。李时珍赶忙将他引入屋内坐下,一边细细打量,一边问道:“你这是怎么了?”那人哼哼唧唧地说:“先生,我昨日吃了许多西瓜,今日这肚子就疼得不行,如厕多次也不见好。”李时珍一听,忍不住摇了摇头,心想定是吃多了西瓜伤了肠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