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清源妙道真君VS灵威弘道真君

聊斋大天师 玄素君 3414 字 1个月前

“为了赎其罪孽,其师后来令杨戬转生为李冰次子,助其平定川中水患,世人称之为李家二郎。”

“李二郎助其父李冰治水时曾斩杀蛟龙,降服诸多妖孽,蜀中百姓感其神异,虽建庙以祀,号为二郎神。”

吴天禄沉吟道:“二郎神自殷商时便能力劈山岳,纵使后来转生一次,其神通亦不能小视。”

白衣女英神女点头:“灵感王所言甚是,如今灌口二郎神就算未飞升上界,其神通想必也同天仙相差无几了,灵感王还是莫要轻言征讨之事。”

吴天禄思索片刻,又道:“然我若不能将长江源头之神纳入自家所辖,这‘督管天下水神’的之名便等同虚设了。”

“家师以大法力演算天机,料定来年当是水患频发,非得诸神协力才可应对,若长江上游不在我掌控之中,水患起时难免要手忙脚乱。”

娥皇神女笑道:“龙虎山有督管下界众神之权,灵感王之师同样法力广大,不如灵感王同令师商议一二?”

吴天禄点头:“看来只有如此了……”随后又向敖青安排道:“你且带众水神往水府中用宴,我去将此事禀报给师父知晓。”

水府宫殿的一处静室中,张牧之自云床上张开眼睛,身着华贵冠冕的吴天禄跪地详细禀告了自己探明的消息。

张牧之手持如意朝旁边一指,静室中出现一把椅子,示意吴天禄坐下说话:

“虽然水域之中大小龙神皆称龙王,但大多只是自称。”

“而你这‘灵感清源王’可是实打实的王爵神位,可同四海龙王并列,日后却不必动辄跪拜,免得失了威仪。”

吴天禄在地上再次叩首后才起身:“若弟子没有遇到恩师,如今依旧是山涧之中一条蛇虫而已,弟子怎敢在师父面前落座。”

张牧之摇头轻笑:“你也知晓我不太在乎这些虚礼,且坐下就是。”

吴天禄这才起身,在椅子上正襟危坐,就听张牧之赞道:

“你顾虑的极是,明年水患乃天地之间水汽自行流转所致,这长江上游之地至关重要,自不能脱离我等管辖。”

“那灌口二郎神虽兼任着水神之职,却不能如你我这般统摄天下水神,若真个洪灾爆发时怕是难以从全局入手救灾。”

吴天禄拱手:“只是那二郎神太过厉害,他在春秋之时就已统辖川蜀之地大小水神,怕是不会轻易将自家手中权柄让出来。”

张牧之深思片刻:“此事具体如何解决,还是我往灌江口走一遭再说,你且在洞庭湖中熟悉下自家水域便可。”

吴天禄连忙道:“师父此行还要谨慎些,传闻那二郎神有天仙道行,连昊天上帝的面子都不给……”

“师父法力神通自然是厉害,但是想必距离成就天仙还差那么一两步……”

张牧之闻言不由得哈哈大笑:“你也太抬举我了,我距离天仙哪里是差一两步?是差了十万八千里呢!”

吴天禄忙道:“那也是早晚的事儿……只是不知师父有把握说服那灌口二郎神没有?”

张牧之摇头:“靠嘴巴哪里说的服?孰强孰弱终究要斗过才知,不过你也无需太过忧虑,我料那二郎神并未有天仙道行。”

“师父莫非已经推算出来了那灌口二郎的底细?”

“这等人物哪儿推算的出来?不过是见微知着,抽丝剥茧的功夫罢了。”

吴天禄依旧有些不明白,于是张牧之解释道:

“二郎神劈山舅母,担山赶日,以及他‘心高不认天家眷’的种种传闻天下谁人不知?”

“自唐宋时二郎神的各种传说故事便在世间广为流传,各种话本故事、乡间俚曲等等层出不穷,伱不觉这手段太熟悉了么?”

吴天禄脑海中灵光一闪:“这……这同佛门助孙悟空扬名的手段有些相似?”

张牧之点头:“然也!我也是这几日才想得明白,这二郎神怕是将这条路走在了孙悟空的前头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俩这般作为其实是以人身走神道那随灵感应之路,虽也能成就大法力,大神通,但终究是取巧之道。”

“你看自古以来能证天仙者,哪个有他们俩这些层出不穷的手段?”

“自家本事是炼化众生心念成就,自然也脱不了众生因果的牵扯,想必他也不肯舍了肉身飞升,就只能‘性傲归神住灌江’了。”

“孙悟空企图炼成神通之后,再以佛家‘四大皆空,真灵寂灭’之理挣脱这份因果,就是不知这二郎神会如何做了。”

吴天禄恍然大悟:“师父真乃天人之智,仅凭蛛丝马迹就探明白了那灌口二郎神的底细,想必此行定能顺遂!”

张牧之摆摆手:“他有天仙道行是假的,但力大无穷、千变万化等诸般神通却是真的,他应该还是比我强,但具体如何要见过才知。”

“此行我自家前往便是,你师姐和两个童儿若问起来,你替我解释一下,我就不再同他们照面了,免得两个童儿闹腾。”

吴天禄连忙站起来,躬身拜道:“弟子恭送师父,助师父此行旗开得胜。”

张牧之点了点头,随后静室中有雷光一闪,云床上就不见了那素衣道士的踪影。

巴蜀又称天府之国,气候湿热,物产丰饶,且地势低矮,有山川环绕,呈易守难攻之势。

故而自古以来多有蜀地君王能割据而治,拥兵自重,自给自足,权利远胜中原各地王侯。

蜀地多山,或言有十万之众,山中又多奇峰秀岭,其间森崖深壑,古松劲柏,流泉飞瀑,端是风景秀丽的福地。

正值深秋露重,山中草木多成赤、丹、黄、橙等各种艳丽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