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任尔纵横在世间

聊斋大天师 玄素君 3238 字 1个月前

张牧之打开杨戬所赠法本,只随意地一翻,便明白杨戬所赠的变化之道并非单指肉身变化神通,而是多种法术应变之道。

三十六种大神通即《天罡三十六法》,七十二种小神通即《地煞七十二术》。

单以《地煞七十二术》为例就包括通幽、驱神、担山、禁水、借风、布雾、祈晴、祷雨、坐火、入水……等七十二种神通。

其所涵内容名目众多,几乎涵盖了道家修士行走坐卧,练道修行各个方面,且都是十分实用的神通。

有五行应变之术,如坐火入水,吐焰吞刀,开壁透石,土行木遁,点石成金等。

有养身炼神之法,如导引服食、符水医药,煮石辟谷,甚至是尸解神行等。

杨戬在一旁开口解说:“以贤弟如今修为,这七十二术中有许多神通已经无师自通,根本不必去看。”

“还有许多却是贤弟不曾接触过的应变之道,贤弟稍稍思索就能明悟,多施展几次也就熟稔了。”

张牧之一边观看一边思索,发现确如杨戬所言,这《地煞七十二术》名目虽多,但其中有大半法术自己已经会了的。

还有一小半虽然不会,但是明白其中玄理之后也能一点就透。

比如通幽、驱神、请仙之术本是正一道士所长,自然无需再看。

张牧之明悟五行雷法精妙之后,能出入于五行之中,什么喷火、断流、开壁、土行等自然一看就会。

还有什么尸解之道、出窍飞升等等,对于已经成就阳神,有志于天仙的张牧之来说自然是不必理会了。

“贤弟若要学变化法门,可着重看七十二术中的假形、分身、喷化、指化、移景这几门功夫。”

“另有续头、支离两门功夫,能砍头不死,断肢再生,此乃为兄得意之作,贤弟亦可习之。”

所谓假形即肉身变化神通,自家本来面目即为真身,而千变万化俱是假形。

然假形却非虚幻之体,而是实实在在的变化。

变猴能爬树,变鸟能捉虫,变猫能捉鼠,变金翅大鹏便有远胜真身的飞遁之速。

当然,若想变化雷神也行,但是不是也能像张牧之一样变化后就能施展众雷神的本事却不一定了。

分身顾名思义便是肉身分化之术,一分为二就只有一半的实力。

当然拔一根头发毫毛也能变化,分身强弱就看自家赋予其多少法力了。

喷化、指化,吹口气儿,手指一点就能变化身外之物,移景能改换所处之地的景致。

幻术一戳就破,而这些变化之术只要施术者不收回法力,所变之物就能维持不坏。

而杨戬所言续头、支离两门法术是自家得意之作,也是如今正合张牧之适用的法门。

张牧之如今以百余名雷神真形洗炼自家肉身,又炼化了天吴凶兽化作肉身法力,故而其肉身坚硬如铁,且力气大增。

但他毕竟还未能像杨戬一样将自家肉身元神混炼成一团玄妙之气,实则金刚不坏,虚则隐介藏形。

简而言之,若张牧之碰见厉害的神兵、真水、神火之类的仍会受伤,被人斩掉头颅依旧会死。

道家修士一直将肉身视为渡世宝筏,天仙需得“形神俱妙”。

当年太上老君亲自点化的弟子李玄,曾运阳神游历仙界,回转时肉身已被仆人焚化安葬,最终只能借了一个刚死不久的跛脚乞丐尸身入驻。

这就是上洞八仙之一铁拐李的来历,由此可知道家修士将肉身鼎炉是看的何等之重。

一旦肉身损毁,张牧之便等若是永远失去了成就天仙正果的希望,只能以阳神飞升上界做神仙了。

若张牧之学了这砍头不死,断肢在身之术,张牧之就算未来真遭了暗害使肉身毁伤,天仙之路也不会断绝。

“地煞七十二术除了二哥指点的这几门神通外,也就壶天之术、定身之术可以学一学,至于其他的大多只是小术,虽博而不精。”

“若被不得正法的旁门左道之人得了这《地煞七十二术》自然是视若珍宝,在凡尘俗世之中倒也能混个活神仙的名号……”

于是张牧之看完有关变化的神通之后,就直接略过其他法门,去翻看《天罡三十六法》。

在道教中八卦为六爻,用六个阴阳符号的组合,以括指天地万物,即是三三不尽,六六无穷。

三十六数即有无穷之意,天罡法者,乃是大神通也。

斡旋造化,颠倒阴阳,移星换斗,回天返日……振山撼地,翻江倒海,补天浴日……

“三十六法中有大半只是我根据自家《九转大还丹诀》中的玄理领悟而来,只是个朦胧的构想,还未真正创出修炼法门。”

“据我揣测非得成就天仙之后,形神合一,与道合真,又有大法力在身,才有可能将这些法门真个推演出来。”

“贤弟亦有天仙之望,可先观看其中玄理,待日后你我同证天仙之时再将这些法门一一完善。”

这也是杨戬愿意同张牧之拜做把兄弟的另一个原因。

小主,

张牧之越往后看,心中越是震惊:“二哥真是好大的气魄!真个是心胸能包容天地,小弟心中倾佩之意,犹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

杨戬忍不住哈哈一笑:“这几天我也曾派人探查过贤弟的底细,你日后执掌雷部,也会像现在一样耍贫嘴吗?”

张牧之闻言一愣,随即笑道:“你我兄弟之间来往,无关利益牵扯,哪里需要计较脸面!小弟在外人面前自然也是威严深重的模样。”

杨戬点了点头,接着开口指点:“三十六法中也有几门已经推演完毕,如大小如意,指地成钢、五行大遁等法门,同人斗法时也可施展,贤弟有暇可学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