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红学爱好者 义愤上台讲心得

仙道有情义 半窗竹 4757 字 1个月前

也不知过了多少年,红楼梦的故事,已经被传颂到了无数个世界。某个神秘的界面,有个蔚蓝的星球,叫地球。那里的人们,尤其是神州大地的人们,依旧对红楼梦的故事津津乐道。

“林黛玉是一个自私、冷漠、情感淡漠的人,她对别人的痛苦毫不关心,只关心自己的感受,又对别人的付出视而不见。”

“林黛玉的性格非常偏执,她经常无理取闹、耍小性、无中生有,甚至会用恶毒的语言攻击别人。”

“林黛玉的情感生活非常不幸,她一生都在追求爱情,但却总是得不到真正的幸福。如果一个男人若娶了林黛玉,多半也不会幸福,从实用主义的角度看,不划算……”

台上的所谓“红学”专家滔滔不绝,发表所谓的高论,台下时不时地还有掌声送出。这位专家很是洋洋自得,或吹嘘,或调侃,或煽情,或怒骂,沉浸自己的美好想象中,却没有注意到,台下有位青年怒视于他。这个小伙子的脸上写满了愤怒和不满,他的眼睛睁得大大的。他的嘴唇紧闭着,牙齿咬得咯咯作响,似乎在竭力压抑着内心的怒火。他的眉毛紧皱着,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极为困难的问题。他的双手紧握成拳头,指关节因用力而发白。

这位青年小伙叫姜玉成,他与福利院的朋友,一起来参加在神州济源市举办的“《红楼梦》研究高峰论坛”。有些红学专家的发言,姜玉成觉得受益良多。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一些个别的专家,为了标新立异,大放厥词,丑态百出。尤其这位极力贬斥“林妹妹”的霍姓专家,但更是大放厥词、哗众取宠,把这个经典名着说成是一部实用性不高的垃圾。他把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描绘成一个矫情、虚伪、自私的女人,把贾宝玉描绘成一个懦弱、无能、依赖他人的男人。他把红楼梦中的爱情描述成一场没有价值的闹剧,让人不屑一顾。他强调红楼梦中存在着严格的封建等级观念,需要加以批判和反思,同时红楼梦中存在着大量的消极情感描写,如对爱情、婚姻家庭等方面的否定和批判,这种思想观念不适合现代社会。他详细例举了他是如何如何挖掘红楼梦的实用价值、如何如何把实用主义、厚黑学、成功学、办公室政治与红楼梦链接起来的。例如,曹雪芹是如何毒杀雍正帝的、学习红楼梦如何心黑脸皮厚搞事业、学习红楼梦如何通过奉承和讨好的方式来获得别人的好感和支持、学习薛宝钗如何精明算计努力向上爬、学习薛宝钗如何强硬果断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学习红楼梦如何发家致富、学习贾琏如何藏私房钱、学习王熙凤如何借鸡生蛋搞理财……

他还教大家如何如何跪舔上级、吹彩虹屁,如何如何忽悠客户和领导,让人感到无语。台下一些“不明觉厉”的看客,夸夸鼓掌。但也有部分有识之士纷纷摇头,明白这种红学研究过度娱乐化、功利化、忽悠化、哗众取宠化,遗毒很大,甚至说后患无穷。姜玉成就是一个重视《红楼梦》的美学价值的青年,自认为对红楼梦有些心得体会,看不惯某些专家过于市侩的嘴脸。

论坛中场期间,主办方为了增加互动感,主持人提议台下的观众,可以自发上台即兴发言,谈谈自己对红学研究的心得。姜玉成心中暗自惊讶,立即决定上台讲一讲他自己对于《红楼梦》的理解。不理睬邻座好友的拉拽,姜玉成果断起身不回头,慢慢走到台前,他的步伐也变得有些僵硬,似乎在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整个人看起来非常生气,就像一只被激怒的狮子一样。下面嘘声一片,议论声、质疑声不断:这么年轻的小伙子,顶多17、8岁的样子,雄赳赳气昂昂,像要打仗似的,他想干嘛,他又能够干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姜玉成向下一望,下面乌泱泱全是人,第一次面对如此场合,关注度有如此之高,他既紧张又激动,脑子一时一片空白。只见他深吸一口气,看了一眼好友,就拿起桌子上的水快速喝了一口,然后从容地说道:“大家好,我是一名红楼梦的爱好者,我刚刚,刚刚脑子灌水了……”““噗噗噗”,“哈哈哈”,下面观众笑声一篇,连几个表情严肃的老学究也被他逗笑了。姜玉成似乎故意停顿了一下,让大家笑一笑,然后他继续说:“下面由我来分享一下阅读红楼梦的感悟和心得”。他已经借此调整好了自己的状态,没有特意停顿,继续讲道:

我想讲的第一大点是,林黛玉的三重爱情境界,诠释、升华、超越了爱情。一是,林黛玉诠释了爱情,找到了爱情的理由。爱情是无法说清道明的人类高尚情感,是人类感情中的精华,看起来很美,实际上也很美。爱情的发生是极难作出解释的,而林黛玉却对那段私爱情缘做出了极浪漫的解释。她把人类爱情的发生、情感的碰撞归解于内心认定上的感情还债。这样情况下林黛玉是在还债,贾宝玉也是在还债,他们一起还那他们自认为的一见钟情而又似曾相识的感情孽债,他们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爱情的可贵之处也就在于,它全然都是付出,全然都是代价。其他人的爱情又何尝不是还债,又何妨把其归结于还债,归结于我们的心里认同。古代社会在原则上是不允许男女青年有自由爱情的。有自由爱情的男女也不可以在一起生活,除非他们能把那份炽热的感情压制住,不表现出来。但这与人类真挚感情的表达要求是极不相称的。社会、家庭不允许男女之间有自由平等真挚的爱情出现,但这样的背景下的自主爱情越发显得弥足珍贵了。陆游与唐婉,焦仲卿与刘兰芝,无一不是因夫妻感情太炽烈而被人为拆散的。不只只是黛玉,古典形象任何一个女子真真正正爱上一个男子,往往收获的都是一腔血泪。所以这就需要有人道出女子爱情的理由,支持她们可敬的行为,使她们与强力抗争时感到荣耀,感到自豪,感到心之所愿——那付出和代价如果是自己心甘情愿的,是自己价值认定的,那其中的酸与甜只能由当事人自己评说了。还债一说在此大背景下产生,辉煌地闪耀过一次,可能也刺痛了很多人的眼,给人些许的鼓励与感动——尽管爱情的悲剧是世间注定的,但如果我们的爱情是命中注定的,那么我们还有什么可惧怕的呢?林黛玉本人是其“价值学说”的最大受益者,她的死不是悲,而是乐,她的死没有结束她,反而成全了她,成全了她的永恒,她为美好的事物殉葬,身后获得了永恒的美,她在付出中自得,在清醒中自爱。林氏爱情就是在风险中产生,又是在自我肯定中成长的。现代爱情依然缺失林氏的自我爱情肯定。林黛玉对爱情的诠释的确高明:我的爱情不是为了他,而是为了我自己,是我为自己主动还感情债,它是自主的,是丝毫无怨,丝毫无悔的,即使全然是代价,因为我在其中得到了我自认为宝贵的东西——生命中美好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