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屈申贪杯,驴上换财

咱们再说说白雄这边。他急匆匆跑回家里,把在万全山遇到疯汉的事儿跟母亲说了一遍,然后背起金哥,又马不停蹄地往万全山赶。等他们到了那儿,疯汉早就没影了,不知道跑哪儿去了。白雄没办法,只好又背着金哥回了家。他这人特别执着,又问清楚金哥在京城的住处,虽说从八宝山村到京城有四十多里地,可他一点都不怕远,抬脚就往城里走。

到了范仲禹住的地方,白雄一看,门还是锁着的。他这一趟,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正垂头丧气地往回走呢,就听见街上的人议论纷纷,说新科状元范仲禹不知道跑哪儿去了。白雄一听,眼睛一下子就亮了,心里乐开了花,暗自琢磨:“他既然中了状元,官府肯定会派人到处找,肯定能找到的。我先回家,把这好消息告诉老娘和外甥,再好好问问外甥详细情况。”

白雄从城里回到家,把这一天的事儿一五一十跟母亲说了。金哥听说爹妈还是没消息,小嘴一撇,又哭了起来。白老太太又是哄又是劝,金哥才止住哭。白雄就仔仔细细地问金哥那天的事儿。金哥就把他们母子怎么坐车,父亲怎么骑着驴到了山下,怎么把驴放开吃草,他们母子怎么在青石上等,父亲怎么去东山口打听消息,自己又是怎么被老虎叼走的,原原本本说了一遍。白雄把这些话都牢牢地记在心里,打算第二天接着去找。

你瞧瞧,白雄这一天,来回跑了一百四五十里地,那真是累得够呛,跟拉了一天磨的驴似的。咱们光说他这边辛苦,另一边也有事儿发生了。俗话说得好,一张嘴难说两家话,这两边的事儿还真是同时进行着。

在京城鼓楼大街西边,有一家兴隆木厂,是两个山西人开的。这两人是兄弟,哥哥叫屈申,弟弟叫屈良。屈申长得那叫一个磕碜,满脸的大胡子跟杂草似的,所以大家都叫他“屈胡子”。他特别爱喝酒,一天不喝就浑身难受,每天都喝得晕晕乎乎的,因此又得了个外号,叫“酒曲子”。虽说他爱喝酒,可做起生意来一点不含糊,再加上弟弟屈良帮忙,把这木厂经营得那叫一个红火,生意好得就像那八月十五的月亮——圆圆满满。

有一天,屈申跟屈良商量:“听说万全山南边的船厂进了一批新木料,咱去瞅瞅。要是合适,就批下来一些,这不就能赚一笔了嘛。”屈良一听,也觉得是个好主意,连忙点头同意。他拿了个褡裢,装上四百两银子,又牵出一头酱色花白的叫驴。这驴有个怪毛病,就爱跟别的驴凑一块儿,路上要是没瞧见驴,它就磨磨蹭蹭不好好走;要是瞧见有驴,撒开蹄子就追,跟打了鸡血似的。

屈申接过银子,把褡裢搭在驴鞍上,骑上驴就往万全山南边去了。到了船厂,因为屈申跟那些木商平时都有来往,大家挺熟络的。木商们带着屈申看了好多木料,可屈申左看右看,觉得价格啥的都不合适。在买卖这行有个规矩,就算生意没做成,大家还是朋友,仁义还在,所以木商们还是好酒好菜招待屈申。

屈申一瞧见酒,那眼睛都直了,跟饿狼瞧见肉似的,酒瘾一下子就被勾起来了。他左手一杯,右手一杯,一边喝一边聊,又是说笑话,又是讲段子,高兴得都忘了时间。突然一抬头,看见太阳都快下山了,这才慌了神,结结巴巴地说:“坏了坏了,我……我还得进城呢,这……这都天晚咧!”说着,他赶紧起身,又是作揖又是哈腰,跟木商们告别,然后急急忙忙拉过酱色花驴,往万全山方向赶去。

咱们再说说白雄这边。他急匆匆跑回家里,把在万全山遇到疯汉的事儿跟母亲说了一遍,然后背起金哥,又马不停蹄地往万全山赶。等他们到了那儿,疯汉早就没影了,不知道跑哪儿去了。白雄没办法,只好又背着金哥回了家。他这人特别执着,又问清楚金哥在京城的住处,虽说从八宝山村到京城有四十多里地,可他一点都不怕远,抬脚就往城里走。

到了范仲禹住的地方,白雄一看,门还是锁着的。他这一趟,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正垂头丧气地往回走呢,就听见街上的人议论纷纷,说新科状元范仲禹不知道跑哪儿去了。白雄一听,眼睛一下子就亮了,心里乐开了花,暗自琢磨:“他既然中了状元,官府肯定会派人到处找,肯定能找到的。我先回家,把这好消息告诉老娘和外甥,再好好问问外甥详细情况。”

白雄从城里回到家,把这一天的事儿一五一十跟母亲说了。金哥听说爹妈还是没消息,小嘴一撇,又哭了起来。白老太太又是哄又是劝,金哥才止住哭。白雄就仔仔细细地问金哥那天的事儿。金哥就把他们母子怎么坐车,父亲怎么骑着驴到了山下,怎么把驴放开吃草,他们母子怎么在青石上等,父亲怎么去东山口打听消息,自己又是怎么被老虎叼走的,原原本本说了一遍。白雄把这些话都牢牢地记在心里,打算第二天接着去找。

你瞧瞧,白雄这一天,来回跑了一百四五十里地,那真是累得够呛,跟拉了一天磨的驴似的。咱们光说他这边辛苦,另一边也有事儿发生了。俗话说得好,一张嘴难说两家话,这两边的事儿还真是同时进行着。

在京城鼓楼大街西边,有一家兴隆木厂,是两个山西人开的。这两人是兄弟,哥哥叫屈申,弟弟叫屈良。屈申长得那叫一个磕碜,满脸的大胡子跟杂草似的,所以大家都叫他“屈胡子”。他特别爱喝酒,一天不喝就浑身难受,每天都喝得晕晕乎乎的,因此又得了个外号,叫“酒曲子”。虽说他爱喝酒,可做起生意来一点不含糊,再加上弟弟屈良帮忙,把这木厂经营得那叫一个红火,生意好得就像那八月十五的月亮——圆圆满满。

有一天,屈申跟屈良商量:“听说万全山南边的船厂进了一批新木料,咱去瞅瞅。要是合适,就批下来一些,这不就能赚一笔了嘛。”屈良一听,也觉得是个好主意,连忙点头同意。他拿了个褡裢,装上四百两银子,又牵出一头酱色花白的叫驴。这驴有个怪毛病,就爱跟别的驴凑一块儿,路上要是没瞧见驴,它就磨磨蹭蹭不好好走;要是瞧见有驴,撒开蹄子就追,跟打了鸡血似的。

屈申接过银子,把褡裢搭在驴鞍上,骑上驴就往万全山南边去了。到了船厂,因为屈申跟那些木商平时都有来往,大家挺熟络的。木商们带着屈申看了好多木料,可屈申左看右看,觉得价格啥的都不合适。在买卖这行有个规矩,就算生意没做成,大家还是朋友,仁义还在,所以木商们还是好酒好菜招待屈申。

屈申一瞧见酒,那眼睛都直了,跟饿狼瞧见肉似的,酒瘾一下子就被勾起来了。他左手一杯,右手一杯,一边喝一边聊,又是说笑话,又是讲段子,高兴得都忘了时间。突然一抬头,看见太阳都快下山了,这才慌了神,结结巴巴地说:“坏了坏了,我……我还得进城呢,这……这都天晚咧!”说着,他赶紧起身,又是作揖又是哈腰,跟木商们告别,然后急急忙忙拉过酱色花驴,往万全山方向赶去。

咱们再说说白雄这边。他急匆匆跑回家里,把在万全山遇到疯汉的事儿跟母亲说了一遍,然后背起金哥,又马不停蹄地往万全山赶。等他们到了那儿,疯汉早就没影了,不知道跑哪儿去了。白雄没办法,只好又背着金哥回了家。他这人特别执着,又问清楚金哥在京城的住处,虽说从八宝山村到京城有四十多里地,可他一点都不怕远,抬脚就往城里走。

到了范仲禹住的地方,白雄一看,门还是锁着的。他这一趟,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正垂头丧气地往回走呢,就听见街上的人议论纷纷,说新科状元范仲禹不知道跑哪儿去了。白雄一听,眼睛一下子就亮了,心里乐开了花,暗自琢磨:“他既然中了状元,官府肯定会派人到处找,肯定能找到的。我先回家,把这好消息告诉老娘和外甥,再好好问问外甥详细情况。”

白雄从城里回到家,把这一天的事儿一五一十跟母亲说了。金哥听说爹妈还是没消息,小嘴一撇,又哭了起来。白老太太又是哄又是劝,金哥才止住哭。白雄就仔仔细细地问金哥那天的事儿。金哥就把他们母子怎么坐车,父亲怎么骑着驴到了山下,怎么把驴放开吃草,他们母子怎么在青石上等,父亲怎么去东山口打听消息,自己又是怎么被老虎叼走的,原原本本说了一遍。白雄把这些话都牢牢地记在心里,打算第二天接着去找。

你瞧瞧,白雄这一天,来回跑了一百四五十里地,那真是累得够呛,跟拉了一天磨的驴似的。咱们光说他这边辛苦,另一边也有事儿发生了。俗话说得好,一张嘴难说两家话,这两边的事儿还真是同时进行着。

在京城鼓楼大街西边,有一家兴隆木厂,是两个山西人开的。这两人是兄弟,哥哥叫屈申,弟弟叫屈良。屈申长得那叫一个磕碜,满脸的大胡子跟杂草似的,所以大家都叫他“屈胡子”。他特别爱喝酒,一天不喝就浑身难受,每天都喝得晕晕乎乎的,因此又得了个外号,叫“酒曲子”。虽说他爱喝酒,可做起生意来一点不含糊,再加上弟弟屈良帮忙,把这木厂经营得那叫一个红火,生意好得就像那八月十五的月亮——圆圆满满。

有一天,屈申跟屈良商量:“听说万全山南边的船厂进了一批新木料,咱去瞅瞅。要是合适,就批下来一些,这不就能赚一笔了嘛。”屈良一听,也觉得是个好主意,连忙点头同意。他拿了个褡裢,装上四百两银子,又牵出一头酱色花白的叫驴。这驴有个怪毛病,就爱跟别的驴凑一块儿,路上要是没瞧见驴,它就磨磨蹭蹭不好好走;要是瞧见有驴,撒开蹄子就追,跟打了鸡血似的。

屈申接过银子,把褡裢搭在驴鞍上,骑上驴就往万全山南边去了。到了船厂,因为屈申跟那些木商平时都有来往,大家挺熟络的。木商们带着屈申看了好多木料,可屈申左看右看,觉得价格啥的都不合适。在买卖这行有个规矩,就算生意没做成,大家还是朋友,仁义还在,所以木商们还是好酒好菜招待屈申。

屈申一瞧见酒,那眼睛都直了,跟饿狼瞧见肉似的,酒瘾一下子就被勾起来了。他左手一杯,右手一杯,一边喝一边聊,又是说笑话,又是讲段子,高兴得都忘了时间。突然一抬头,看见太阳都快下山了,这才慌了神,结结巴巴地说:“坏了坏了,我……我还得进城呢,这……这都天晚咧!”说着,他赶紧起身,又是作揖又是哈腰,跟木商们告别,然后急急忙忙拉过酱色花驴,往万全山方向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