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他们离开双山大队已时隔近二十年,杜云亭心疼妻子,想着带她回来看看能不能心里好过些。
宁晚月在于建国和马春芬的坟前烧了些纸,流了许多泪,痛哭一场后,觉得这个坎儿终于让她跨过去了,和杜亭云回到首都后幸福到老。
于雯雯当时看到这个剧情是满心的WTF?
甚至一度不懂作者张二狗这是想表达什么?
合着老于家的人死的死,散的散就是宁晚月得跨的坎儿?
但不管张二狗想表达什么,于雯雯知道了这个坑就得帮大伯避开。宁晚月是什么样的人也不重要,反正以她的年纪也不可能与宁晚月有什么深交。
从刚才的情形来看,娇里娇气的就是女炮灰钱蕾蕾了,毕竟这是她能记得为数不多的人名。
主要都新世纪了,谁看书还记人名啊,能记个大概情节就谢天谢地吧。
于雯雯能记住钱蕾蕾还是因为这姑娘下场太惨了,明明在七十年代也算是小白富美一枚,朋友没交对把她给害了。
当初这姑娘好像就是被女二张家宁挑拨着报名下乡的,从刚才就能看出来,钱蕾蕾这姑娘多少有点缺心眼儿。
所以在书里张家宁在队里踩着她得好名声,又在钱蕾蕾父母那边写信刻意抹黑钱蕾蕾,两头撺掇。
甚至找了个有名的二流子占她便宜逼迫钱蕾蕾不得不嫁给那个二流子,最后还被二流子家暴失手给打死了。
毕竟张家宁是女二,女二这个角色注定她得从头蹦跶到结尾才会被收拾。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光环啊!
所以钱蕾蕾死后张家宁冒领钱蕾蕾家给汇的钱,一直没被发现,直到大结局,是宁晚月揭露了张家宁的罪行。
诶……估计刚才那个说话带点儿茶味的就是张家宁了。
那边八名知青已经商量好了,留下了兄弟俩张磊和张鑫。
剩下两个男知青和四个女知青跟在陈伟国和于建国后面向新的知青安置处出发。
于雯雯和陈兰花挎着手跟在大部队后面,走着走着,觉得这情况不太对啊,转一圈又回到了他们家隔壁。
老于头当年参加过革命,拼搏奋斗到国家解放后,又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地方。
趁着手中有些积蓄,也是想着以后孩子多了住不下,将房子扩了一大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