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卫氏的过程是曲折的,也是充满荆棘的,刘善甚至为此付出了未知的代价。
但结果是好的,长宁郡主只是写了道手谕,就推翻了宋仲文的判决。
不仅如此,宋仲文还被长宁郡主臭骂了一顿,责令其在康王府门前站了三个时辰,以示惩戒。
若不是宋仲文是京城的官员,长宁郡主恐怕早已将他革职查办。
三日后,沧州府衙经过仔细核查,确认卫氏族人并无勾结叛贼之实,但卫琇莹私通贼首也是事实,牵连卫氏族人,最终被判流放边疆,终身不得再入沧州。
这对于李婉清来说,这是她能够想象到的,最好的结果了。
她讲情义不假,但又不傻,犯错误要付出代价的道理,她还是懂的。
……
卫氏之事告一段落,刘善也终于有时间把建立护卫队之事提上日程。
尽管只有五人名额,但他还是非常重视的。
李婉清得知此事后,建议刘善从军中挑选,最好是那种上过战场的老兵,不仅身经百战,且忠心耿耿。
刘善深以为然,只是沧州唯二的军营,一个是康王府的亲兵营,另一个则是守备营。
招揽康王麾下亲兵这种事情就不要想了,别说康王不同意,就连长宁郡主都不会放人。
那就只剩下守备营了,对于他们,刘善是一点儿好感都没有,不仅出了朱有义这档子事儿,蒋孝勇还是个墙头草。
若是招揽了他们,刘善怕遇到危险时,这些兵痞跑得比自己都快。
刘善思忖再三,决定招揽江湖高手。
可江湖高手也有不足,他们虽武艺高强,但性情难测,仅靠金钱维持的话,忠诚度难以保证。
最终,刘善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城内显着位置和产业内张贴招募告示,许以重金厚待。
然而,数日过去,告示前却冷冷清清,无人问津。
刘善心中焦虑,却也不得不面对现实。
正当他准备另寻他法时,三位身着黑衣的神秘人突然现身,自称曾是民兵教头,因故流落江湖,愿效力刘善。
刘善心中一动,决定亲自考核这三人的武艺和品性。
李府武场,几人拉开架势。
因只是考核,刘善四人手中拿的都是木质兵器。
“谁先来?”刘善问道。
哪知这三人互视一眼,齐声应道:“我等愿一同应试。”
刘善愣了下,开口道:“我要逐一考核你等武艺,谁先来?”
这三人再次互视一眼,依旧齐声答道:“我等兄弟情深,同进同退,考核亦须一同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