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的意思是说,我父亲也是士大夫之仁?”刘封诘问道。
“不,主公还没到士大夫之仁这一步,他有的只是君子之仁。”
刘封听了很不服气,凭啥他父亲连陶谦刘表都不如。
“主公虽得徐州,却未及撒播仁义,不到一年时间便遭到曹操吕布的袭击,随后颠簸流离,后虽定居新野,可新野弹丸之地,又如何施展大仁大义呢?”
“那先生为何舍弃曹操而追随刘皇叔呢?”李撰问道。
“因为曹操的仁乃是霸者之仁,而我从主公身上,看到了王者之仁!”
“请先生赐教?”众人皆拱手表示。
“曹操所行仁义,非为百姓,而为屯田之利,一得流民,二得田税,如今北方屯田之民积劳日久,苦不堪言,时有反抗,曹操不思分利与民,而每每强力镇压之,故而我谓曹操之仁乃霸者之仁,非真仁也。”
“再请教,何为王者之仁?”
……
《张子语录·篇四十二·答李撰尹默所问》记载:昭武皇帝困于江夏之际,撰、默二贤随张子求救于川。
时有难民西逃,众皆畏之,唯张子不惧,言:“吾爱百姓,百姓皆吾护卫也,有何惧之?”
后撰、默请教仁义之道。
张子云:“仁有大仁,有小仁;有王者之仁,霸者之仁。”
时人不解,张子教之曰:“小仁者仁于亲近之仁,所惠者不过十指之数;大仁者仁于天下百姓,凡日月所照,皆得其惠。”
时人再问,张子曰:“霸者之仁,唯见其利;唯王者之仁,发乎于心,行之以德,止之以法。百姓未见王者之面而如沐雨露,未闻王者之音而承其教化,未临王者斧钺而规行矩止。”
时人又问:“何者为优?”
“刚不可持,霸不可久。唯王者之仁,乃堂皇大道,可王天下!”
众人遂拜,皆以弟子之礼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