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会缺人才吗?
除开国时期外,
不缺!
至少,像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这种模式能选拔上来的人才,永远不缺。
无论是刘邦集团还是朱元璋集团,都告诉我们,一个县城出来的人才,已经足以治理整个天下了。
那在如此的情况下,人才选拔的意义何在?
在于得民心。
天下,乃是天下人之天下。
如果国家权柄仅握在某些人手中,那么剩下的人就会走到这些人的对立面。
所以察举制度,至少要让流离在权力之外的人看到挤进这个圈子的机会,至少明面上要有。
察举制到了末期,新兴的地方豪强看不到机会,就参与了太平道,鼓动了黄巾起义;
科举制一开始仅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黄巢不中后,颂扬了一下菊花,饶你五姓七望百年积累,一样杀个片甲不留。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于自我认知的加深,对权力也会更加的向往。
封建王朝历朝历代都在实行愚民政策,目的就在于压制百姓的权力上升欲。
而天下一旦太平,人才的积累是非常快的。
权力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
科举制度也不能解决所有人的晋升欲望,但是相对而言,它是最为公平公正,所以也是最为长久的。
刘备在思考张谦的提议。
事实上,在顺帝(刘保,东汉第八位皇帝)时,尚书令左雄就曾进行过考试。
《后汉书·卷六十一·左周黄列传第五十一》:阳嘉元年,太学新成,诏试明经者补弟子,增甲乙之科,员各十人。除京师及郡国耆儒年六十以上为郎、舍人、诸王国郎者百三十八人。
不过当时考试的对象是孝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