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让,我听你这意思,是要把我等有功之臣比作建木,然后把这些科举出身的人才当成边上的杂草。”简雍说道。
张谦脸一黑,虽然不太恰当,但确实有那么点意思。
“宪和,你错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可不一定是建木,甚至是杂草都不如。至于科举出身,也不能算是杂草,若是真有真才实学, 那出将入相也并非不可能之事。”
“所以子让的想法是?”
“读书人自有读书人的骨气!他们通过读书获取功名,然后为官为吏,自然要有别于我们抛头颅,洒热血取得的功绩。所以当他们的个人能力得以证明的时候,朝廷大可以以三公九卿,大学士,博士这样的名衔相赐。他们可以和公侯平起平坐,但是,他们也应该懂得, 他们能取得的成绩是因为国家给予普通人机会,所以除非在开疆拓土上建立功名,他们所获得的的一切荣耀,都将伴随他们离职逝去,而消失。”
张谦的意思是,科举出来的人可以封爵,但是爵位不得世袭。
张谦想到的是,后世权贵被清贵打的根本抬不起头来,如果刘备要与勋贵共治天下,就必须要压制读书人一手。
“陛下,您现在可能觉得爵位不能世袭对读书人不公平,可是您要知道,当天下人都读书时,读书人本身的名望就会在勋贵之上,这其中的佼佼者即便没有朝廷名爵,怕是留下的声望也能惠及子孙。”诸葛亮说道。
这让刘备不由得想到了孔子,在儒家子弟前仆后继的努力下,孔家的地位与日俱增。
刘备认真思考了一下, 询问道:“子让, 我且问你一句,你觉得,天子当与何人共治天下?”
简雍“磕噔”一下, 早知道,他就不来抱怨什么拜相的事情了。
诸葛亮来了兴趣,因为这正是他之前问张谦的问题。
见张谦不说话,刘备又问道:“子让一向以百姓为念,莫非觉得应当与天下人共治天下?”
张谦缓缓摇了摇头,“术业有专攻,这天下有人谋生,有人谋名,有人谋权,自有人谋天下。耕地之民难知国防之要,东海之民难知河西之疾,又如何能天下人治天下事呢?所谓的天下人治天下事,喊出这话的要么是顽愚不化,要么是活于理想之中。天道至公,所以以万物为刍狗。天子若是表明要与天下人共治天下,那最终的结果不过是变成独夫。”
这些话翻译过来就是:如果天子对所有人都好,那就是对所有人都不好。
张谦的话说的有些大胆。而这也是他选择刘备而不是曹操的原因。
选择曹操,说的不对,可能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