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国子监祭酒

重生之将门福女 佚名 1390 字 2个月前

大昭严于律治,凡为官者贪墨,超千两以上者,抄没家产,摘除官衔,枭首示众,若过万两,则于府衙门前的剥皮场行剥皮酷刑。

不过后来这道刑罚过于严苛,而被景顺帝废除,只保留了刑场内的上百张人皮予以警戒百官。

梁恒孙遐并赵勃和汴州的牵扯的官吏数十人,在确凿的证据之下,经由三司定刑结案,景顺帝红笔一批,于六月初将在剥皮场问斩。

杨敖之流在梁恒保存的证据下,主动请辞去指挥使的官职,只是从头到尾都没有服罪,反而为了自证清白三次上书请求景顺帝严查此案。

杨敖能坐上北镇抚司指挥使的位置,没点手段是不行的,尤其是杨敖的父亲,曾救过先帝,甚至得了块免死金牌。

因着这层救主的关系,再加上他三次上书请求翻案,景顺帝念旧情,将案子暂缓。

这一查便得了个令人始料不及的结果。

那些古玩字画珍宝金银,虽都经由梁恒之手赠与杨敖,可接手人却不是杨敖,这便有了后来杨敖所言的“当日荥州之行,水利通判等人多番行贿,他严词拒绝,再至构陷污蔑”一说。

但一箱箱的物件确实进了杨府,阖宅彻查,揪出来当初背着杨敖与梁恒孙遐私相授受的杨家长子杨佑之。

事情陡然急转直下,变成了这位大公子仗着父亲的威势在外作威作福,更巧的是,其人于一年前便因在太学烧了何祭酒的书台而退学,退学之后,便被杨敖驱逐至扬州。

扬州那样的富庶升平之处,杨佑之便如鱼得水,不到一年的时间混的风生水起,甚至为几名瘦马赎身带到了本应“闭门思过”的宅院里,过起了歌舞不断的奢靡日子。

不过这些种种也都是市井所传,真正的原委如何,也只有当事人心知肚明。

杨敖因教子无方导致祸乱朝纲,六科本就对锦衣卫忌惮颇多,自然联名弹劾,可景顺帝却犹豫了,惩治的折子一直未能盖印。

朝臣与皇子都在揣测皇帝踟蹰的原因。

太子身边养了几名出谋划策的幕僚,其中早些年便崭露头角的要数周昌,此人面白短须,清瘦如松,一双眼带着精光。

四皇子陷害太子劫掠宋谢之女时,便是周昌献计,太子方免于重罚。

太子得益于周昌,事事都要与他商议。

周昌则依附于权势,自然尽心竭力,唯皇权马首是瞻。

“殿下不妨顺着陛下,如今的北镇抚司是唯一可与东厂互相掣肘制衡的存在,尤其是杨敖在东厂眼里那便是一根刺,拔之而后快,若是杨敖掉下来,阉人得势,这不是陛下希望看到的局面,此前锦衣卫在养心殿前杖毙了几个太监,司礼监那边虽然没动静,可探子来报,司礼监的陈海符可是借故连砸了好几个茶杯,殿下想来不知,那几个太监曾经是御马监调过去的,陈秉笔当年可是在御马监任过职的,”周昌说完,太子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