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无功逝世
康熙十七年(1678年),尚善作为安远靖寇大将军,率领清军在岳州与吴三桂的叛军对峙。然而,在这一年中,尚善的军队未能取得明显的进展,始终未能攻下岳州,这引起了康熙帝的不满。面对尚善的迟滞不前,康熙帝下达诏书,严厉责备尚善未能取得军事成果,并命令尚善带领所部转移至长沙,同时将攻取岳州的任务交给了安亲王岳乐。
面对康熙帝的责备,尚善感到压力巨大,他请求康熙帝给予机会,表示愿意全力以赴,率领水师攻克岳州。然而,尚善未能如愿改变局面。
同年七月,吴三桂的部将杜辉等人率领叛军向清军发起进攻。尚善指挥清军迎击,命令水师参与战斗,双方在洞庭湖展开激战。在尚善的带领下,清军在洞庭湖击败了叛军,杜辉战败后逃走。这场胜利虽小,但对于士气低落的清军来说是一个鼓舞。
然而,就在胜利不久后的八月,尚善在军中突然逝世,终年五十八岁。尚善的去世让清军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指挥官,康熙帝随即任命贝勒察尼接替尚善,担任安远靖寇大将军之职,继续指挥军队作战。
六、世袭罔替
康熙十九年(1680年),清廷对尚善在岳州战役中的表现进行了追责。当时,尚善因未能有效推进对吴三桂叛军的攻势,导致岳州迟迟未能攻克,被清廷认为是在战场上“退缩”。基于这一评价,清廷决定削去尚善的贝勒之位,以此作为惩罚。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康熙帝对于尚善在清朝早期的贡献有了新的认识。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帝回忆起尚善过往的功勋,包括他在顺治年间南征北战的英勇表现以及对清朝的忠诚服务,决定对尚善的后代予以特殊的恩典。
因此,康熙帝特别恩准尚善的第四子门度继承辅国公之位,并且规定这个爵位可以世袭罔替。这意味着门度不仅能够继承父亲的爵位,而且这个爵位可以在他的后代中一代代传下去,不受常规限制。这种特殊的待遇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通常只授予那些对清朝有重大贡献的宗室成员。
结语
尚善的一生见证了清朝从入关到盛世的发展历程。无论是作为军事将领还是朝臣,他都在不同的阶段展现了自己的价值。尽管晚年遭遇挫折,但最终仍得到了公正的评价和待遇。尚善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清朝早期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