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此举本是为了“杀鸡儆猴”,以丁固本这个“鸡”,警示那些军中的骄兵悍将,却没想到有人误以为自己才是那个“猴”,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燕王臧荼。
臧荼本是战国末期燕国旧将,秦末天下大乱时,陈胜派武臣经略赵地,武臣稳定赵地后又派韩广安抚燕地,结果韩广占据燕地自立为王,臧荼于是前去投奔,成为了韩广麾下将领。
“巨鹿之战”时,燕王韩广派臧荼率兵救赵,臧荼后率燕军随项羽西入关中,并被项羽分封为燕王,而韩广则被改封为辽东王。韩广对此极为不满,拒绝前往偏远苦寒的辽东,臧荼遂起兵攻杀韩广,吞并辽东。
后来,韩信平定赵地,在李左车的建议下派使者前往燕地,臧荼便又转投了刘邦。刘邦称帝建国后,虽然保留了臧荼的封号和封地,但他这种频繁改换门庭,且公然攻杀旧主的做法,显然令人所不齿。
丁固被杀之后,臧荼以为这是刘邦在有意警告自己,恐惧之下竟然直接于刘邦称帝同年的秋天,即汉五年(前202年)十月起兵反叛,并出兵攻占代地。
臧荼起兵之后,刘邦率樊哙、郦商、灌婴等前往平叛,很快便平定了叛乱,臧荼兵败被杀。
臧荼被杀之后,其子臧衍逃往匈奴,而其孙女臧儿则流落民间,多年后生下一女名曰王娡。
燕王臧荼兵败被杀之后,该如何处置燕地,却又让刘邦犯了难。
由于燕地距离汉朝的统治中心太远,中间又隔着赵国、梁国等诸侯国,朝廷鞭长莫及,很难将其直接纳入中央朝廷的统治。思来想去,也只有重新分封一位诸侯王统辖其地,震慑当地贵族,才最为妥当。
那么到底该封谁为燕王呢?在功臣中选来选去,刘邦最终选定了卢绾。
卢绾与刘邦乃是同乡,两家不仅是世交,两人更是同年同月同日出生,自幼关系便极为亲密,不仅是从小玩到大的玩伴,而且卢绾从幼年时起,便始终以刘邦马首是瞻。
刘邦沛县起兵后,卢绾便长期跟随在刘邦身边,虽然他的战功不如曹参等人,但论在刘邦面前的宠信程度却是首屈一指。刘邦称帝之后,其他人碍于君臣有别难以出入皇宫,唯独卢绾可以自由出入,刘邦对其的宠信可见一斑。
刘邦重新设立燕国,虽然是无奈之下的选择,但也不想这个诸侯国再脱离朝廷掌控,因此便想着凭借两人一直以来的亲密关系,若是以卢绾为燕王,应该可以使得燕国更加亲近中央朝廷才是。
此外,刘邦封卢绾为王,其实还有另外一层考虑,那就是论军功卢绾并不显着,他做诸侯王很难服众,而卢绾只要想坐稳诸侯王这个位置,就必须仰仗中央朝廷的权威,刘邦则可以借此对燕地实行间接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