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周进宝脸色都有些变了,周文微笑着说道:“进宝大哥还不相信小弟的为人和志向么? 你可别想那么复杂了,我就是未雨绸缪的一个想法而已,用不用得上还是两说。”
“而且这两个射击孔平时也不用显现出来,你只要让信得过的人将射击口封住,但不要用洋灰和混泥土材料,到时候万一用得上,用铁锹能撬开就行。”
周进宝好歹也是经历过多年战争的人,对周文的这个想法突然就有了一丝明悟。
既然周文不是用来对付自己人,那必然就是用来对付敌人,也就是日军了。
而日军居然从城里方向冲出来,首先是说明城市已经丢了。想到这里,周进宝再看看下关码头穿梭来往的那些船只,很快就明白过来。
周文这是猜想我方部队撤出南京城时,日军尾追而来,那么,这两个碉堡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凤仪门门道宽不到十米,如果两个碉堡里布置几挺机枪,对城门形成交叉火力,加上碉堡的坚固程度,日军短期内是不要想着能冲出来了,基本就是冲多少死多少的节奏。
问题是,这个周兄弟居然将眼光放那么长远,甚至将我方守卫部队仓促撤出南京城的最坏情况都考虑了进去,这人脑袋里装的东西真不是一般人能比拟的。
周进宝猜得没错,周文就是将最坏的结果给考虑进去了。
历史上的南京保卫战虽然只坚守了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但是在整个战役中,国军官兵还是体现了勇敢顽强的抵抗决心,在战斗中也给于了日军重大打击。
只是由于大部分部队都是从上海溃败下来的残军,可谓人困马乏,兵力和装备也没有得到补充。加上当时国军指挥系统混乱,各部队之间缺乏协同和支援,士气也得不到提振,根本扛不住日军飞机和重炮的打击。
最让人悲愤的是,撤退的计划和命令都没有经过仔细斟酌,最后竟然是让各部队择机从正面突围,然后又加上一句“如不能全部突围,有轮渡时可过江,向滁州集结 ”。
这种毫无计划性和严肃性的撤退命令,你让各部队的军事主官如何判断?也为各部队不执行命令、自行其是制造了借口。
老子既不知敌人攻占了哪些地方,也不知道撤退路线上有没有兄弟部队掩护和接应,更不知道从正面突围会遇到多少日军?你让老子如何突围?
干脆,看到哪里距离江边近,老子就选择从哪里斥撤退。
这种模糊的,模棱两可的撤退命令,带来的结果就是让部队彻底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