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诛杀朱桀的消息传回洛阳的时候已经是半个月之后。杨英在得到消息之后欣慰的笑了,李世民总算不像他老爹一样只关注眼前的政治利益,而是利用自己的智慧选择了二者兼得。
李世民的这一番举动,让李唐在巴蜀之地有了不小的影响,加上又有李誉、陈政等一众原巴蜀官员的帮助,李唐基本上是不费一兵一卒便轻松的平定了巴蜀,这也让李唐在大战略上摆脱对江南之地的依赖,从而有了和杨英一决高下的实力。
对此杨英表示,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都是枉然!!!!
洛阳七贵已经传回消息,河南、山东之地的门阀士族已经完全的联合起来了,组建了一支二十万的军队向杨英提出了出征西域的请求。
接到消息的杨英发现自己还是对这些门阀士族的实力低估了,他根本想象不出这些门阀士族竟然能在短短的两月内就剌起一支二十万的大军,而且这支军队的着甲率竟然达到了八成。
这对杨英的心理冲击真的是太大了,当真是贫穷限制了杨英的想象!
洛阳城,乾阳宫正殿,
杨英因为元文都和卢楚的到来,不得不临时召集六部尚书在乾阳宫正殿举行一场小朝会。除了知道缘由的元文都和卢楚神情自若,其他的都一脸诧异等着杨英的会前发言。
杨英看着一脸迷茫的各部尚书,不急不缓的将他和洛阳七贵之间暗中达成的交易向各部尚书解释了一遍,杨英臆想的众人欢欣鼓舞没有等来,却等来了礼部尚书李纲指着杨英的鼻子说道:
“陛下,怎可用天下之事当做交易来做,昔孟子,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
李纲的长篇大论听得杨英昏昏欲睡,又不敢真的睡去,只等耐心听完李纲的发言。杨英明明是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事情,偏要长篇大论,引经据典。再说李纲的说的好多典故杨英不明白到底怎么回事。
“哎..哎!文纪你的观点,朕已经知晓,你就不必在引经据典了,无非就是怕他们到了西域滥杀无辜,有损大隋威名嘛,朕问你,你可知道如今西域的情势???”杨英打断李纲说道。
“微臣不知,然.....”
见李纲又要长篇大论,急忙打断说道:“文纪既然不知,那就不妨先退下,听听诸位的意见。”
李纲无奈只得暂时先退回班列,杨英转眼看向李靖说道:“兵部尚书李靖,你不妨先和诸位大人说说当下西域的情势。”
闻言,李靖走出班列,从袖中拿出一本小册,递给陈内侍后,说道:“大隋建立之初,河西走廊以北在突厥控制下,伊吾、焉耆、高昌等西域小国纷纷依附突厥,以南则是在吐谷浑的控制之下。
大业四年(公元608年),陛下先派右翊卫大将军宇文述进攻吐谷浑,又派右翊卫将军薛世雄出兵攻打伊吾,次年,陛下御驾攻灭吐谷浑,立四郡,打开了通往西域的南部通道。
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射匮可汗死,其弟继位称“统叶护可汗,其人不似其兄射匮野心极大,统一西域之后,非但没有亲近大隋,反而趁着大隋内乱之际,攻取且末四郡,封锁了大隋通往西域的通道。
原黄门侍郎裴矩遭到陛下贬斥之后,举族迁往西域,意图再次打开通往西域的南部通道,特上书呈奏陛下出兵西域。”
李靖说完,一众官员都明白了其中的缘由,无非裴矩就是当初的麦孟才和钱杰二人的翻版,是杨英在西域布下的暗子,如今李渊攻取大兴城,杨英无法出兵直接支援裴矩这才想出了让门阀士族率军出征西域,既可以有效的支援西域的裴矩,又能解决他们兼并土地的矛盾。
“陛下,如今李渊占据关中,平定巴蜀已是大隋心腹之患,此时率军出征西域怕是不妥吧?”魏征出列说道。
魏征说的问题,也是各部尚书担心的问题,要打西域中间还隔着一个李渊,就算李渊没有阻拦,放这二十万完攻打西域,粮草供给就是一个问题,难不成还想三征高句丽一样,百姓枉死,无功而返。
杨英没有回答魏征的问题,转眼看向元文都和卢楚。原本见朝堂一直反对,两人早就想站出来舌战一番,奈何杨英一直不给他们机会,现在见杨英望向他们二人,心中命了,随即元文都站出来说道:
“陛下驰援西域之事,我等早已考虑清楚。裴矩一族在西域勉力支撑,终有不敌一天,闻喜裴氏如何也是我华夏苗裔,岂能让外邦蛮族灭之,西进驰援也是应有之义。
诸位大人无非担心的是李渊和粮草供给之事,成军之初,我等已经和李渊达成共识,李渊也愿意让大军借道过境,前提是陛下不能趁势进攻关中。另粮草一时,当初便陛下约定好了,西征军队的一应供应由我等自行负担,如此一来诸位大人担心的事不复存在,不知诸位大人还有何异议?”
闻言,众官员沉默一阵,工部尚书杜如晦出言道:“若是如此我等并无异议,微臣只想问问元大人,倘若攻占西域之地,是作为各家族的封邑由朝廷统一管理,还是........”
闻言,杨英知道这个问题元文都无法回答,也到了自己站出来说话的时候,于是开口说道:“克明,朕当初与他们约定玉门关以西的土地仍由他们自取,无论开牙建府,还是建国改元必须得到朝廷敕封放可实行,朝廷以宗主国的身份收取响应的赋税,朝廷对外征战按照土地大小出兵协助朝廷,其他一些具体事务,各部可与他们自行协商。”
杨英此话一出,元文都和卢楚也是松了一口气,他们可是为了这事忙前忙后两个月,家族也为此出让了许多利益给那些和他们的豪强世家,若是不能成行,只怕........。
一众堂官知道杨英显然已下定决心,以杨英的脾气就算他们如何反对也没有用,只能选择接受,何况这些去西域说不定还真能把西域打下来,这样也能朝廷带来不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