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他的智商能忽悠一国人

大晋国祚到此为止了。

想到这里,谢安不由得开始憧憬起入长安的盛况来了。

大街两旁人人争先观看来自江东的大名士风采。

就像当年“二陆入洛,三张减价”那样,哈哈哈……

背着手,围着花圃转了几圈,忽然想到自己明天要干嘛?

录尚书事的繁重差事既然已经交给司马道子了,明日自己是不是可以告个假,再去山上的别墅里小住些时日,看看歌舞,下下棋,品品茶,喝喝酒。

六十多岁了,已属高龄,也该歇息歇息了。

这个仗维持不了多长时间,顶多半个月就打完了。

等到建康城一破,自己再从山里回来。

稍稍做个姿态,在家闲赋,等苻坚派人来个三顾、四顾的,就顺势归降了大秦,也算是一统天下名臣里的一份子了。

这不但是“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也是“识时务者为俊杰”。

到时我那个“东山再起”,就变成了“东山又起”,“东山三起”……传为一时佳话,流传千古。

正暗自盘算着,憧憬着,忽然听到传来了急促地脚步声。

不禁暗暗皱眉,什么人这么晚还来打搅,家人也不禀报一声。

转头一看,只见一身戎装,手里捧着头盔的谢玄满头大汗地走了进来。

后面跟着身着青衣长衫的谢琰。

二人来到谢安跟前,一起躬身施礼,谢玄喘着粗气地道:“侄儿……侄儿拜见叔父大人。”

谢安看着谢玄,已知来意,于是抬手,缓缓地道:“幼度来了,免礼。”

“叔父,我上午闻您在朝堂之上举荐我为先锋都督,北上抗击秦军,”谢玄平稳了一下呼吸,语速焦急地问道:“特来请教叔父,该……如何抗击秦军?”

“就为此事而来?”谢安不疾不徐地眯眼问道。

“是,叔父,氐秦大军据说有八十七万之众,还有偏师在路上,我军不及其十分之一,请叔父示下啊……”

月光下谢玄脸色煞白,红着眼珠子,恳求道。

就差说出一句话,这不是让我去送死嘛。

谢安抬头再次看向空中的那轮明月,一字一顿地道:“我早已有了安排。”

“我……”谢玄一时语塞,看着谢安泰然自若的样子,硬生生地把后面的话咽了回去。

自己少年丧父,跟着叔父又是老师的谢安长大,视为榜样楷模,在他眼里叔父可以与古代先贤姜太公相提并论。

就这七个字?

再没有其他什么了?

谢玄张大嘴巴,呆呆地看着谢安那笃定从容的面容,不知从何问起。

毕竟一场大战牵扯面太广,兵源、兵器、船只、粮草.......千头万绪,一时间心思大乱。

谢安却转过身去,不再理会二人,迈着沉稳地步伐向后院走去。

走了几步,忽然又想到了什么,停住了脚步,慢条斯理地道:“明日,你们随我去摄山(今南京栖霞山)别墅游玩一番,再.......说。”

说罢,他头也不回地进了后院。

只剩下谢玄和谢琰两人面面相觑。

越是这样,他们俩越觉得谢安高深莫测,只不过不知他的安排到底在哪?

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翌日晌午,秋风习习,天高云淡,碧空如洗。

谢安派人给司马道子递了请假条子,带着外甥羊昙、侄儿谢玄、谢朗、谢允,以及王徽之、张玄之等一干亲朋好友,分乘几十辆马车,向建康东北方向的摄山而去。

一路上浩浩荡荡,车驾队伍排出老远。

建康百姓得知这是谢公出去游玩的车队,纷纷议论。

大战在即,谢公如此泰然自若,还有闲心出去游玩,我们还紧张个啥啊。

谁不知道谢公在东山隐居二十年曾读破万卷书,胸中握有百万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