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悼敏皇子,永琮

【今日所要细细盘点的人物,依然是的乾隆皇帝之儿子,爱新觉罗·永琮。

这位皇子可不一般,他乃是乾隆皇帝膝下排行第七的爱子,而他的生母,则是那位温婉贤淑、端庄恭俭的孝贤纯皇后富察氏。

永琮降生于乾隆十一年(公元 1746 年)这个特殊的年份,从他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要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他的母亲孝贤纯皇后,因其品德高尚、行为举止优雅大方,深得乾隆皇帝的敬重与深深爱意。

在此之前,孝贤纯皇后还曾诞下过嫡长子永琏,当时的乾隆皇帝满心欢喜,更是秘密立下永琏为太子,只盼望着他能够茁壮成长,日后继承大统。

然而天不遂人愿,令人惋惜的是,永琏却不幸早早夭折,这无疑给乾隆皇帝和孝贤纯皇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但命运似乎总是眷顾着某些人,就在众人沉浸在失去永琏的悲痛之中时,永琮的降生犹如一道曙光,重新点燃了乾隆皇帝心中立嫡的希望之火。

在那个封建王朝时代,嫡长子继承制拥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传统以及至关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而永琮作为嫡出的次子,自然而然地背负起了父母众多殷切的期望。乾隆皇帝对永琮钟爱有加,视若珍宝,甚至公开称赞他“性成夙慧,歧嶷表异,出自正嫡,聪颖殊常”。

从这些赞誉之词不难看出,乾隆皇帝已然在心底默默地将永琮视作未来皇位最为有力的继承人选之一。

然而,命运却总是喜欢捉弄人。在那寒冷刺骨的乾隆十二年(公元 1747 年)腊月,一场可怕的灾难降临到了皇家。

年幼的永琮不幸染上了出痘之疾,也就是令人闻之色变的天花。尽管宫廷中的御医们竭尽全力,但终究无法挽回这个仅仅只有两岁生命的离去。

这个突如其来的噩耗犹如一道晴天霹雳,狠狠地击中了乾隆皇帝和孝贤纯皇后的心。

孝贤纯皇后本就因为早年失去长子永琏而悲痛欲绝,那颗受伤的心还未完全愈合,如今又要面对幼子永琮的离世,这种双重打击实在太过沉重,令她几乎无法承受。

悲伤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日夜折磨着这位善良温柔的皇后,使得她的身体和精神都迅速地垮掉。

不久之后,在跟随乾隆皇帝东巡的路途之中,孝贤纯皇后富察氏终因身心交瘁而撒手人寰。

而乾隆皇帝,这位坐拥天下、权势滔天的君主,在经历了挚爱妻子——富察皇后的骤然离去后,整个人仿佛陷入了无边无际的黑暗深渊,直接就疯魔了!

在那场令人心碎的丧礼期间,乾隆的情绪犹如汹涌澎湃的海浪一般,起伏不定且极为剧烈。

他那原本威严庄重的面容此刻被悲伤与愤怒所扭曲,对于那些在丧礼上稍有差池、表现未达其心中期望的皇子们,更是毫不留情地加以严厉斥责。

其中,大阿哥永璜和三阿哥永璋可谓是首当其冲。

要知道,当富察皇后与世长辞之时,永璜已然年满二十,而永璋也已一十四岁。依常理而论,在如此沉痛的丧礼之上,他们理应展现出痛彻心扉、深切无比的悲痛之情。

毕竟,这可是尊贵的嫡母皇后啊!她的离去无疑是整个皇室乃至国家的巨大损失。

然而,乾隆皇帝那双锐利如鹰隼般的眼睛,却敏锐地察觉到了永璜和永璋在丧礼上的些许异样。

尽管这两位皇子表面上看起来也是一脸肃穆,但在乾隆眼中,他们的神态、举止根本无法传递出那种源自内心深处最真挚、最深沉的哀伤。

于是乎,盛怒之下的乾隆便将一腔怒火尽数倾泻在了永璜和永璋身上,指责他们不孝不义,辜负了嫡母皇后生前对他们的关爱与期望。

尤其是身为长子的永璜,乾隆一直以来都对他寄予厚望,因为按照传统观念,长子往往被视为家族中的顶梁柱,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