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正明像是个巡查员,把自己的几家店都认真的巡查了一遍。
确定了每家店负责的人,都能把各家店撑起来。
他和罗晴赴港的签证也恰好在此时办了下来。
冯正明把家里事情最后安排一下,并且专门请师兄们吃了顿饭。
“师兄,这次我南下赴港可能会耽搁一些时间,我们会先到粤省去,我还想在那边和一些粤菜厨师们交流一番,等其他各地厨师到了,我们才会一起去港城。
等港城的交流结束,我其实还想再途径沪城一趟,在沪城进行一番考察。”
大师兄李辉东听了盯着冯正明:“你准备要在沪城开店?”
冯正明笑了笑:“开不开店暂时还不能确定,但是我想先去看看,听说现在沪城的城东建设的很好,我想去那边考察一下,看看是否能有适合我们开店的地方和条件。”
五师兄曹志国有些奇怪:“正明,我们去参与回归国宴的时候,我看京里对你都很推崇,你不是也想在京里重建燕喜楼的吗?
那你为什么不直接进京?反倒是选择要南下去沪城?”
冯正明收起笑容,神情变得认真起来。
“五哥去京里,我们肯定会有很大优势,当初在京里最出名的就是鲁菜,可是这些年南方的发展要更好。
尤其是在沪城,那是个东西南北包括海外各种文化汇聚的地方。
到那里,我们会面临更大的挑战,但也更能展现我们的手艺。”
三师兄杨斌开口:“所以正明你是要去跟国内海外的各派菜系正面较量?”
冯正明点头:“对,这些年我们鲁菜还是太保守,我们始终坚持自己的传统,也始终只在北方,没有想过要南下的意思。
可现如今南下的人越来越多,大量的财富也都在往南方汇聚。
如果这个时候我们不去南方占据一席之地,恐怕将来我们会落后别人很多。”
“落后别人?”
这个话让三位师兄感到不解?
冯正明继续解释:“是的落后别人,不是技法上,是一些烹饪理念上。”
稍微停顿了一下,冯正明脸色非常严肃。
“我通过去京里参与回归国宴就想明白了一点,就是很多时候,我们不能等着大家习惯别人定下的规矩,然后按照别人的规矩去改变。
我们要想让我们的东西被更多人接受,就必须要拿出实力来,要成为定规矩的人。”
师兄们面面相觑,都有些惊讶地看向冯正明。
实际上,从京里回来后,师兄们已经察觉到了,冯正明正在定规矩。
他首先是在自己几家店里进行推行。
像是泉城几家干饭铺,无论是卫生、环境、餐具方面冯正明都进行严格要求。
同时冯正明也对后厨的出菜进行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这一点三师兄杨斌有着最直观的感受。
冯正明之前去老铺检查,对后厨里出菜进行了相当详细的要求。
比如每盘菜应该要保证什么样的量。
盘头的大小,盘子里不同材料的多少。
包括上菜前,盘子边缘必须要擦干净,不能有汤汁粘在盘子边上。
这一系列有些严格的要求,给后厨打下手学徒带来不小压力。
好在,平时杨斌对他们的要求也不低。
所以在适应了几天后,也都基本上能够掌握住。
冯正明在自己的几家店里这样推行严格的规矩。
师兄们都很清楚,他这肯定不是单纯只是要严格要求自己。
冯正明曾经跟师兄们说过,他会把这套规矩在全省推行。
他准备要办一本杂志,一方面是介绍和宣传齐鲁各地风土人情,还有各地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
另一方面就是会在杂志上,附带上一个各地餐馆、酒楼的推荐小册子。
简单点总结,冯正明他就是要重新订立一套全新的餐饮规矩。
师兄们,包括师父和鲁菜的老师傅们,也都是支持冯正明这些做法。
毕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想要真正让别人了解和接纳你的东西,首先你要有一套自己规矩展示给别人。
让别人知道,到底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如果你自己都说不清楚,究竟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又怎么让别人理解你的东西?
所以冯正明先在自己店里定下规矩,让自己的店起到带头作用。
这样再去向省里其他的店进行推广也更有说服力。
冯正明看向师兄们:“这一趟南下,我也是想要去考察考察,别人的一些东西,看看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经营策略。
回来我们也可以学习一下,完善一下我们店里的一些不足。”